■杭东良
丹阳市延陵镇西北,有一个红色旅游乡村——庄湖。
庄湖,因村前一大湖命名,始建于南宋咸淳六年(公元1270年),由宋代名将贡祖文九世孙贡大荧创建,这里地处平原,土地肥沃,是天然湿地公园,非常适合人类居住,发展到今天,庄湖常住人口已达2200多人。庄湖村分东庄湖西庄湖,中间原是土坝修筑分开,上面铺有石块,人们通常叫庄湖坝,以前是我们北边到延陵的必经之路,西庄湖村前原有一间砖瓦结构小屋,名歇凉亭,也叫过街棚,竖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捐款修建的名字,里面设有小桌、小凳,一年四季供应茶水,夏天存放凉水,冬天有热水,免费让过路人避雨、休息,喝上一口水解渴,这个传统一直传承了下来,我小时就曾经在里面休息过。
抗日战争爆发后,庄湖村一度成为新四军第一支队和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开辟茅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活动中心地区,在较长的时间里成为新四军第一支队和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及地、县党政军领导机关的宿营、办公地,为抗日斗争中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938年6月22日,陈毅亲自跟随部队到达丹阳延陵,指出:“延陵地区是我军东进苏锡常、北渡长江的必经之地,是茅山和各地抗日根据地来往联系的交通要道。”
陈毅在延陵活动了两天,视察了庄湖村。因为庄湖村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好,有多处湖滩,东西庄湖还有两大宗祠,都是三进五间大房,建筑面积大,非常有利于新四军部队开展活动、宿营。陈毅当即决定将抗日一支队军政机关和战地服务团移驻东庄湖潘氏宗祠。1938年9月18日改为中共苏南特委,对外称“战地服务团”,特委书记为吴仲超、郭猛,后由贡松川担任第一任支部书记,党员有贡烟、贡和嘉、贡双贵、贡金仙(女)、贡明者、韦如金、潘金毛、韦福海。
由陈毅领导的茅山抗日新四军一支队经常在这儿活动,他们借庄湖离延陵只有五里地,西至宝堰,东临珥陵,离丹阳城较远这一地理特点,且可利用湖面大,河滩多,芦苇草丛为帐,能躲能藏,敌人难以进湖围剿,经常在里面开会。又因为后村高筑土垅埂,树木茂密高大,可以上树放哨,陈毅就把新四军抗日战地服务团机关设在这儿,当作战士住宿地和临时开会场所。当时村前村后设有瞭望哨,庄湖村民纯朴,拥戴抗日新四军,送粮,送鞋,一有敌情,就很快报告,好让战士赶快隐蔽,涌现了多名像阿庆嫂那样机智勇敢的妇女,还有更多爱兵如子的沙奶奶,他们是新四军的保护神,日寇一时也摸不进去,总是扑空。后来通过宣传发动,当地有很多热血男儿报名参加了战地服务团,当时吴仲超任中共苏南特委书记,领导这支抗日支队,利用庄湖这片天然屏障勇敢地同日寇开展游击战争,曾多次参加茅山地区的大小战斗,特别是在辛丰车站大捷中,沉重打击了日寇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士气,后来部队北上抗日,为抗战作出杰出贡献,也牺牲多名共产党员和战士,政府命名为烈士的就有十几名,庄湖村原第一任书记贡松川就是其中一名。我初中同学贡锁网就是他孙子,他经常讲起庄湖抗日故事,为是烈士后代而骄傲。
庄湖村是茅山地区抗日根据地,她的历史功绩永远记载在中国革命历史史册上。曾经,庄湖人由于受三座大山的压迫,住的是土房,吃的是粗粮,布衣淡饭,特别是遇到洪水泛滥村前一片汪洋,颗粒无收,眼泪汪汪,过着缺吃少穿的生活。新中国成立以后,大修水利,生活有所改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庄湖人利用有利地势,多种经营,湖养鱼,池养虾蟹,同时创建村办企业,庄湖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今天的“红色乡村”庄湖更美了,您看,原来的土坝石板路已是一条柏油马路,宽阔的康庄大道一直通向延陵镇政府,两旁花木夹道迎送过往车辆。湖面碧水细浪,波光粼粼。鲤鱼跃,小船划,湖滩芦花随风摇扬,鸟儿飞,野鸭游,黄莺唱,湖岸林木葱茏,岸边粉墙红瓦,倒影清晰如画,画廊石阶,小桥流水,还有五层木头结构瞭望塔,高达十几丈,如果你有兴致登塔观赏,美丽庄湖湿地一览无余,走过瞭望塔,迈步在村庄柏油路上,房屋修葺一新,画廊墙上,“军民一家亲”“学习二十大报告精神,奋进新时代”等标语一目了然。还有抗日战士塑像,五星红旗在行政大楼前高高飘扬。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庄湖人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改革创新,正努力把庄湖村建设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