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束孝良驾驶收割机抢收小麦。记者 姚磊 摄
本报记者 姚磊
又到了“小麦覆陇黄”的时节,5月29日,在开发区荆林村东湾自然村南侧成方连片的麦田上,逐渐转黄的麦浪金波翻滚,成熟的麦穗弯下了脑袋,田间弥漫着丰收的喜悦。当地种粮大户束孝良正驾驶着收割机抢收早熟小麦,轻快的轰鸣声响彻乡野。
记者在收割现场看到,两台收割机在广袤的田野中来回穿梭,将前进路线上的小麦尽数吞没,留下一排排暗金色的秸秆。在收满机舱后,束孝良和另一位农机手轮流开向田边的运粮车,将金灿灿的麦粒尽数倾倒而出,随后轻快地返回“战场”继续“征战”。在收割机和运粮车的协同配合下,割麦、吐杆、脱粒、装运等工序一气呵成,确保颗粒归仓。
在快速收完一小块麦田后,束孝良停下了收割机,在田埂边接受了记者采访。他告诉记者,眼前的这块麦田一共150亩,全部种植的是早熟小麦,眼瞅着月底可能有阵雨天气,为了避免降雨影响“三夏”农忙进度,他从5月28日开始就动用了两台收割机一齐上阵,力争在雨水落地前完成早熟麦的抢收工作。
“从这两天的收割情况来看,今年我的早熟小麦亩产可达700多斤,虽然略低于往年,但是质量还算可以。收割下来的小麦在第一时间就已经售出,价格为每斤0.8元。”束孝良介绍说,他今年一共种植了350亩小麦,除了正在收割的镇麦12,还有部分晚熟的镇麦15,要等到6月3日以后择天气进行收割,“晚熟小麦的长势比早熟好很多,不仅麦穗大,麦粒也更饱满,预计亩产将超过800斤,与往年差不多。”
这边收割小麦,那边已经忙着插秧。在束孝良部分已经收割完的田块里,3名工人正驾驶着挖掘机清理秸秆根系,平整水稻用田,为机插秧做好准备。“所有早收麦田都要在6月10日前平整完毕,届时第一批机插秧将从秧田中搬运至此‘安营扎寨’。”束孝良说。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我市小麦种植总面积为38万亩,为切实做好“三夏”农机化生产工作,全市已落实拖拉机及配套机械1106台(套)、联合收割机820台(其中计划引进外地来丹跨区作业收割机300台)、高速插秧机1100多台、育秧设备200余套、粮食烘干机550台,确保夏粮适时收获、秸秆合理利用、秋粮适期播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