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四代人的薪火相传

核心提示: 三尺讲台,四代传承,九人为师,这是一个属于教育世家的自豪与荣耀。

微信截图_20230531095755

本报记者 姚磊

三尺讲台,四代传承,九人为师,这是一个属于教育世家的自豪与荣耀。“我的爷爷奶奶都是老师,我的父亲和叔叔婶婶从教都超过30年,我和我的爱人、嫂子如今仍坚守在讲台上教书育人,而我的侄女也于两年前走上了教育岗位。”说起一家人从教的经历,今年43岁,在陵口中学担任校长的顾杰眼里满是骄傲。

“含辛茹苦”的祖辈

在顾杰心目中,他的爷爷奶奶既是革命道路上的“红色情侣”,也是教育事业中的“夫妻搭档”,而他俩从教的故事,最早得追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奶奶最早就读于吕凤子先生创办的正则女子职业学校,老师就是吕凤子先生。在其教育思想的影响下,1935年,奶奶毕业后选择成为一名小学教师,是我家最早当老师的人。”

顾杰的爷爷,是丹阳第一个抗日自卫团——倪山自卫团司令管文蔚的一名部下,也是一名地下共产党员,于抗日战争期间认识了当时在访仙桥小学教书的顾杰奶奶,后结为夫妻。在那个风雨如晦、硝烟弥漫的年代,他俩一个在前线冲锋陷阵,一个在后方耕耘杏坛,留下了一段段佳话。

新中国成立后,这对“红色情侣”带着子女回到家乡,毅然投身于教书育人工作中,双双成为小学教师。“从‘革命救国’到‘教育兴国’,含辛茹苦的爷爷奶奶直到1979年才退休,他们一个从教44年,一个从教30年,默默无闻地为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的青春。”顾杰说。

“薪火相传”的父辈

谈起自己父亲这一辈,顾杰眼里充满尊敬。他指着家中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告诉记者,父亲受爷爷奶奶影响,从小便立志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虽然在当老师之前顾杰父亲担任的是生产队长,但因为组织协调能力强,被选入新桥中学工作,开启了教育生涯。

“父亲在我印象中一直是一丝不苟的‘孺子牛’形象,在教育条线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人生价值。在学校、同事和学生需要他的时候,他总会挺身而出。工作之余,他还坚持‘活到老,学到老’,通过自学获得了大专学历,故而在学校里深受大家尊敬。”说着,顾杰陷入了回忆之中。

顾杰的叔叔也是通过自学取得大专学历。在学校缺少体育教师的情况下,他发扬“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的精神,主动担当起了体育教练员的工作,带领一批又一批体育小选手在运动会上摘金夺银。顾杰的婶婶就是在学校工作期间与他相识,成了这个教师之家的一员。

“不变初心”的晚辈

家中有如此多长辈无私地耕耘在教坛,出身于书香门第的顾杰又怎会例外?从小,他的心中便埋下了一颗传承的种子,时时刻刻向着爷爷奶奶最大的期望——成为一名受人爱戴的老师而努力。2003年,顾杰大学毕业,通过公开招考进入当时的丹阳市实验初中,成为一名语文教师。

“父母过去一直教导我,让我在成为老师后,真正肩负起‘育人’的责任。这种持续的教育理念灌输,让我意识到这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为了挑好这副担子,顾杰十分刻苦,成了家中从事教师职业的佼佼者。

翻开顾杰的个人简历,丹阳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镇江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全国中小学教师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丹阳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丹阳好校长……诸多优异成绩赫然在列,多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在各个平台获奖,这些荣誉是他努力的见证,更是前进的力量。

“在我这一辈中,还有两位老师,一位是我的妻子,另一位是我的嫂子,虽然身处不同岗位,却有着同样教书育人的初心。我的小侄女,也在两年前走上了三尺讲台,准备付出她的全部芳华。”此时,顾杰眼中泛起了感慨的泪花,“如今的我,已是一所乡镇初中的校长。回望20年执教路,不论职位如何变化,我始终记得我是一名教师,也将扛起家族教育事业传承的责任,让师者风范代代相传。”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