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地追求“笑果”最终只能自食恶果

核心提示: 近日,笑果文化旗下艺人在线下演出中发表不当言论一事尘埃落定。

刘一昂

近日,笑果文化旗下艺人在线下演出中发表不当言论一事尘埃落定。5月17日,北京市文旅局通报依法依规严肃查处“笑果脱口秀”涉案公司及个人的相关情况:警告、没收违法所得1325381.6元、罚款13353816元;对涉案人员及其演出经纪机构和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相关违规行为将进一步依法依规追究责任;无限期暂停涉事公司在京所有演出活动。此外,上海文旅局当日发布通报,责令“笑果”即日起暂停在沪全部演出,深刻反省整改。

针对此次事件,处罚并不是目的,而是给脱口秀行业乃至整个娱乐行业敲响了警钟,娱乐并不等于在原则问题上无底线的纵容,文艺作品不能仅仅追求“笑果”,更应该追求社会之思,整顿行业秩序,引导文艺工作踏上正途,这才是处罚的意义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笑果文化之所以招致一片谴责,还在于这不是其第一次“翻车”,相关资料显示,该公司三年内已有6人被罚,身为联合创始人的李诞也因为广告妨碍社会公共秩序受到行政处罚,网民的不满情绪在他们一次又一次的“脱轨”中积攒,最终被这一事件彻底点燃。细究其“屡犯屡罚”的原因,不难发现,一方面,随着脱口秀行业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人想要“分一杯羹”,行业的门槛越来越低,从业人员鱼龙混杂,在利益的诱惑下,他们失去了敬畏,忘记了责任。

另一方面,伴随着脱口秀行业的高歌猛进,该公司的规范管理和高速发展间出现“裂隙”,在资本和流量的追捧下,他们被高速的发展势头迷惑,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忘记了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同时,在侥幸心理作用下,一些“将严肃题材娱乐化”和“三观不正”内容频频上演,遭到了广大网友的声讨。殊不知,当幽默变得毫无底线,只能换来公众的不满和监管部门的处罚。

回归到脱口秀本身,它通常以喜剧为外核,情感为内核,从而为身处社会高压之下的人们提供一种新型解压方式。脱口秀往往有针砭时弊的特点,从业者往往来自不同职业,有着不同的生活体验,与低俗化的“哄堂大笑”相比,观众希望在素人演员上找到情感投射,他们对脱口秀的定位就是要用心讲好生活故事,在欢声笑语的同时,对社会问题进行反思和引导,而不是一味迎合流量放弃行业的坚守和初心。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2021全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脱口秀线下演出观众超过350万人次,票房近4亿元,在“野蛮发展”的背后,如何有效规范脱口秀行业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有关部门要完善相关规定,提高相关行业的准入门槛,加强行业整体整顿,做到监管不和脱口秀行业发展“脱节”。其次,相关演出单位必须严格落实行业标准,恪守法律底线,进一步加强内部的管理和审核流程。此外,还必须加强对演员的指导,让“脱口而出”的演员知道什么是敬畏,什么是法律红线,确保演出内容合法合规。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公众的期待,才能不“脱轨”运行。

一味追求“笑果”而不计后果,最终只能自食其果,多些真诚和诚恳,少些迎合和媚俗,才是脱口秀行业发展的应有之义。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