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的庙会 浓浓的乡愁

核心提示: 5月7日,农历三月十八,是古镇珥陵的传统庙会,位于珥陵镇乡愁记忆与草根创业街区的庙会现场热闹非凡。

1

“美食一条街”人气爆满、烟火气浓

2

非遗传人用姓名作画和写诗吸引人们的眼球

3

儿童玩具摊位生意人乐开怀

4

农村匠人在庙会现场编织竹制品

5

滋滋作响的烧烤串香气扑鼻

6

庙会夜市吸引了许多城乡居民前来

7

庙会上论斤卖的图书受青睐

忠阳 也平 须俊 文/摄

特色小吃一条街上,天南海北的烧烤散发着诱人香味;小商品摊位有序摆放,价格实惠的日用百货应有尽有;游乐项目丰富多彩,现场欢声笑语乐翻了天……

5月7日,农历三月十八,是古镇珥陵的传统庙会,位于珥陵镇乡愁记忆与草根创业街区的庙会现场热闹非凡,四乡八邻的前来赶大集,各色摊位琳琅满目,街头巷口人声鼎沸,摩肩接踵,再现满满的“烟火气”。

今年春节过后,全市各地农村传统庙会陆续回归,不仅成为乡村百姓争赶的“盛会”,也成了不少城里市民感受热闹氛围、回味悠悠乡愁的“打卡地”。庙会这天,周边村庄犹如过节般热闹,村口停满了大小车辆,农家更是宾朋满座,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充满了朴实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

记者在珥陵庙会上看到,前来逛庙会的男女老少穿行在各个摊位前,有的品尝特色美食和果品,有的挑选自己喜欢的花卉盆景,有的选购匠人制作的手工制品,有的观看民俗文化表演……许多摊位前围满了顾客,大家边尽情地“淘宝”边感受火热的氛围,小商小贩更是忙得不亦乐乎。在珥陵镇小溪里村张建军的摊位前,购买夏季鞋袜、太阳帽等生活日用品的人一拨又一拨,一旁帮忙的张建军的老母亲杨锁娣开心地对记者说:“庙会人流量大,生意特别好,短短一上午就进账七八百元哩!”

传统文化表演、特色农家美味,唤醒的是人们久违的“乡愁记忆”。在一位民间文化匠人摆下的“姓名作诗、艺术签名”摊位前,不少家长和孩童聚拢在匠人身边,目不转睛地看他书写个性艺术签字和姓名藏头诗,20元一幅的艺术字画交易异常红火。常州农民吴来友推着一辆小三轮车,以十元三个的价钱,用小喇叭在吆喝售卖农家黑米糕、桂花糯米糕。由于是现做现蒸,桂花糕散发的阵阵清香,吸引了不少行人驻足购买。一位带着小孩的年轻妇女品尝后感觉软糯松香、甜而不腻,当即就买了9个桂花糯米糕。她连声称赞:“清香的糯米糕,又让我找回了小时候吃过奶奶亲手蒸的糯米糕味道,农家的地道口味真好!”

“我和一帮姐妹一早就从丹阳城里赶来了,就是想感受一下庙会的热闹和喜庆。”来自云阳小区60多岁的陈夕英一脸喜悦,她递着刚买的一个小竹匾和两张小板凳乐呵呵地说,这些传统手工制品结实又耐用,勾起了小时候的记忆。因为疫情,三年来她很少外出聚会,如今恢复正常秩序后,久违的庙会也回归了人们的生活,这次逛逛庙会,她与亲戚聊天叙家常,感到特别开心。

“庙会浸透着古镇的风土民情,是一种地域民俗文化传承。”珥陵镇珥城村党委书记周忠阳告诉记者,今年农历三月十八回归的珥陵庙会,整个活动历时三天。依托这个乡愁记忆与草根创业街区举办的国潮庙会文化节,点燃了乡村“烟火气”,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让城乡市民感受到浓浓乡愁。同时,在乡村创业的小商小贩也有了稳定营生。庙会上,一位从事圈套大白鹅娱乐项目的摊主,日营业额就高达上万元。从5月6日下午启动至5月7日,参与庙会的人流量就达到18万人次,“庙会经济”的火热升温,繁荣了一方市场,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