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齿留香吃烧烤,健康也是不能少

核心提示: 美味的烧烤让人垂涎欲滴,但“烧烤致癌”的说法也让很多人纠结不已。

9e7aa0c2321ffdd260f74c25ccfaf311

本报讯(记者 溢真 通讯员 空闻)小饼烤炉加蘸料,灵魂烧烤三件套。随着天气渐热,烧烤爆火出圈,也吸引着大家的味蕾。美味的烧烤让人垂涎欲滴,但“烧烤致癌”的说法也让很多人纠结不已。今年4月15日~21日是第29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是“癌症防治,全面行动——全人群、全周期、全社会”。其实,若能遵守一些注意事项,那么烧烤食物也能健康吃。

烧烤好吃,是因为有木炭和烟

烧烤主要有炭烤、电烤两种方式。它们最大的区别就是:用木炭在明火上烤,会给食物带来丰富的风味物质,而用电烤烤出来的食物就会少很多。经常有人说,电烤出来的肉没有灵魂。有些老餮甚至认为,一些连锁烧烤店做的电烤串只是披着烧烤外衣的小炒肉,想吃最地道、最带劲的烧烤,还得去那种烟熏火燎的小摊。

回想一下小时候最馋的烤羊肉串摊,老板总是握着一把肉串在炭火上翻来覆去地烤。当肉里的油脂滴进炭火时,就会滋啦一下升起一股烟雾。而这样的烟雾附着在肉的表面时,就会给肉带来大量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也就是让我们一闻到就走不动的真凶。烤鸭中的果木香、火腿中的烟熏味儿,其实都是类似的道理。

用电热把食物烤熟的过程中因为没了炭和火,就无法生成烟。有实验对比了电烤和炭烤的烤鸭发现,炭烤烤鸭产生的风味物质总量超过电烤,其中有10种有机物是炭烤这种方式独有的。

烧烤的灵魂,也可能是致癌元凶

你可能已经开始琢磨晚上点哪家烧烤了,现在就来面对扎心真相吧:让烧烤变得好吃的“灵魂”,和致癌物息息相关!

致癌物1:苯并芘。炭烤时,肉类中的油脂滴到火里除了产生烟,还会产生一种叫苯并芘的致癌物。它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1类致癌物,也就是明确会对人体有致癌作用的。研究表明,苯并芘的多少与烧烤时产生烟气的多少直接相关,烤的温度越高、食物离火源越近、肉类的脂肪含量越高,苯并芘就越多。像韩式烤肉、烧烤摊一类的使用炭火的烧烤,即使用了抽油烟机,也还是会产生一定烟雾。如果又选择了脂肪较多的五花肉,尽管肥瘦相间吃起来口感最好,但致癌物含量也是妥妥上升了。

致癌物2:杂环胺。烧烤肉类时,高温形成的热反应也会让肉里的氨基酸和葡萄糖产生反应,而形成另一种致癌致突变的物质:杂环胺。有研究表明,温度达到200℃以上时,烤肉里的杂环胺含量会比温度在150℃时产生的高10倍。然而,要想让烤肉外酥里嫩,高温很重要。足够的火力才能在肉类表面迅速形成酥脆的外壳,同时保持内部的水分和软嫩。给个参考,传统的炭烤烤羊腿的温度大约在200~240℃左右,香味有了,健康隐患也有了。

电烤、气烤会更健康吗?

有人说,既然明火生烟、高温加热都会产生致癌物,那我割舍一些对口感的追求,选电烧烤不就行了?现在的确有很多烧烤店选择更环保的电烤炉或燃气烤炉,食物不与明火接触,也不产生烟。即使油脂滴落在电烤的加热管上,也和炭烤时油脂滴在火炭上不一样。苯并芘是木头的不完全燃烧造成的,电烤时单纯的油脂遇热并不会产生苯并芘。

但是,你们忘了高温烤肉也会产生致癌物杂环胺吗?杂环胺的生成量与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很大,加热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水分含量越少,产生的杂环胺就越多。当烤制温度从200度升高至300度时,杂环胺的生成量会增加5倍。很多家用电烤炉只显示时间,功率越大的电烤炉意味着加热越快,但它无法调节温度。如果无法控制温度和烤制的时间,或者为了更好的口感,选择了高脂肪的肉类,那么电烤产生的致癌物质可能一点也不会比炭烤瘦肉来得少,未必更健康。

实在想吃烧烤,记得这样做

坦白说,让大家一口都不沾烧烤也不现实,太违反吃货天性了。如果你实在想吃,一定要控制量,不能真的一天三顿小烧烤。如果在家自己做,尽量还是选择能够控制温度的电烤炉或烤箱。记住以下这些吃烧烤的小贴士,能将危害尽可能降低,既能吃得开心,也能吃得放心!

勤翻动。有实验发现,烧烤时勤翻动的肉饼里含有的杂环胺,会比不怎么翻动的要少。因为这样做能让肉和高温的接触时间变少,相对也减少了杂环胺的生成。关键是,这样做肉也不容易糊,受热更均匀。想吃相对健康和美味的烤肉,可得勤快点儿。

提前腌制。尽管提前腌制对抑制致癌物的效果目前还有争议,但我们还是推荐你提前腌。因为更好吃,能给肉去腥去膻,口感上也会更好。有研究表明,用洋葱、大蒜、姜粉和柠檬汁等香料提前腌制要烤的肉类,其中含有的酚类、维生素等有抗氧化作用的物质能够抑制致癌物的生成。用啤酒、料酒腌一下肉也不错。因为水分会抑制杂环胺的生成,水分含量越高的烤肉,产生的杂环胺会相对越少。注意,用这些调味料提前腌制一会儿并不会产生亚硝酸盐,可以不用担心。

锡纸包裹。专家建议,用锡纸包着烤可以隔绝烧烤时产生的烟与食物的接触。这样不仅能抑制致癌物的生成,还能减少水分的流失。建议大家提前用调料处理好食材。

专家表示,虽然不提倡为了嘴巴过瘾就完全忽视健康隐患,但也并不觉得彻底戒掉了美味的人生就更正确。希望大家都能在口味和健康中找到平衡。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