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帕,他们慢慢与自己和解

核心提示: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变性病。

本报讯(记者 溢真 通讯员 剑斌 陈浩)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变性病。作为继心脑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中老年人第三大健康杀手”,这种脑重大疾病会对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帕金森病患者逐年增多,同时,疾病也呈年轻化的趋势。4月11日是全国第27届帕金森日,主题为:关注心理健康,全面全程管理。近日,我市一些医生和患者分享了他们治疗帕金森病的心路历程。

积极面对“触帕”

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徐树平主任医师说,作为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的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拳王阿里、著名女演员凯瑟琳·赫本、我国数学家陈景润、美国前总统里根、谷创始人塞吉·布林等都是帕金森病患者。除了治疗之外,患者要努力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这样就会发现,疾病没有那么可怕,不管是帕金森病或是其他。

她曾不去医院不吃药

“妈,你为什么这样走路?”“奶奶,你可以不抖手吗?”开发区的王奶奶总是被家人这样问。

3年前,儿子、儿媳、孙子发现她的动作有点不寻常,王奶奶自己也觉得自己不对劲。儿子和儿媳问了朋友,怀疑得了帕金森病,王奶奶脱口而出“怎么可能”。孩子们带她去医院,医生看王奶奶走进诊室,只那几步路,他就判断王奶奶得了帕金森病。

王奶奶当时就蒙了。自己婚姻不顺,独自把儿子拉扯大,供他上大学,后来又把儿子、儿媳的小家照顾得妥妥帖帖,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无论在别人眼中,还是在王奶奶自己心里,她都是个要强的人,自我感觉是某种意义上的成功者,难道不久的将来自己会变成一个肢体僵硬、走路困难的病态老人?王奶奶有点接受不了。

那段时间,王奶奶不顾医生的叮嘱和孩子们的劝导,不去医院不吃药,打算就这样把自己的病忽略掉,好像不去理它,它就会跑开。王奶奶表示,现在想想,那时自己真像一只鸵鸟,遇到危险只知道把头埋进沙子里。但王奶奶的心情越来越糟糕,跟谁说话都充满火药味,听到“帕金森”“发抖”“僵硬”等词句,就会爆发。一个温馨的家变得气氛压抑。

不能搂着孙女睡了

事实证明,不理病,病不仅不会离去,还在身上肆意生长。

城区的张阿姨表示,孙女是她的心头肉,孩子一出生她就带在身边,同吃同睡,除了孙女上幼儿园,可以说是寸步不离。

其实早几年前,张阿姨的鼻子就不太灵了,一些味道要么闻不到,要么闻到的和别人不一样。比如烧菜的香味闻不出了,做菜水平受到影响。有时候无缘无故闻到怪味,身边的人却说没有。其实,嗅觉减退就是帕金森病的一个信号。又一次在睡梦中掉下床后,张阿姨知道自己晚上不能再带着孙女了。孙女那时4岁,竟然好像听懂了大人们的解释,虽然眼泪汪汪,但并没有大哭大闹,默默地接受了不能和奶奶一起睡的现实。反倒是张阿姨哭了很久,既是舍不得孙女,也是一种无奈的屈服。

李大爷的焦虑:怎么总是不见好

家住丹北镇的李大爷从前身子很硬朗,这几年,他却总感觉身子有时“颤颤巍巍”。儿女们又积极带他去看病,陆续跑了好几家医院。刚开始是吃药,起初有些用,但时间长了,晚上的梦魇更加严重,有几次把自己都吓到。晚上睡不好,人也因此越发憔悴,心情也郁闷了。

每次遇到这样的事情,李大爷就把“早知道不去看”挂在嘴边,其实他也知道这些用药、检查基本上是必要的、合理的,是自己太心急,陷入了焦虑之中。去年,儿媳又打听到一个医生,光两项检测就花了差不多1.5万元。好在,这个病不一定会遗传,全家的心因此放下一半。让大爷振奋的是,这次配的药到目前为止都比较有效,他的手不那么抖了,腿脚不那么僵硬了,邻居亲友看到自己都说看起来好多了,大爷的心情也一天比一天好。

和解,看到每一天的美

“奶奶以后拿不了东西怎么办?”“我帮你拿呀。”“奶奶以后坐轮椅怎么办?”“我推你呀。”和孙子的对话,让已诊断是帕金森病的方奶奶不再害怕那一天的到来。仿佛又回到了刚确诊那会,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不同的是,那时是故作骄傲地逃避,现在是平和坦然地面对。方奶奶还是每天为儿子的小家忙碌,为菜价的涨跌操心;依旧在双休日接送孙女上舞蹈班,在重要的节日回老家操办。不同的是,她感觉到做这一切更加快乐了,常常会停下来,细细品尝其中的幸福味道。

家人常带方奶奶出去玩。刚发病那会儿,方奶奶总是拒绝出门,怕别人发现自己的病,怕自己走不动。现在,她会欣然同往,不再理会别人的目光(事实上也没几个人会特别注意),只在意自己的内心。方奶奶表示,自己会提前做好拿手的点心带去,在这个最美的季节,一家人坐在花下,一起吃、一起看、一起笑。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