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爱耳护耳 重视听力保健

核心提示: 3月3日是第二十四个“全国爱耳日”,今年主题为“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

本报讯(记者 溢真 通讯员 剑斌 陈浩)3月3日是第二十四个“全国爱耳日”,今年主题为“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2023年世界爱耳日的主题是:人人享有耳和听力保健!让我们实现它。为扎实推进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工作开展,普及听力保健科学知识,增强群众爱耳、护耳意识,营造关爱、帮助听力残疾人的社会氛围,连日来,我市各医院专科针对小龄儿童、青少年、噪声性耳聋高危职业群体、老年人群体等重点人群,加大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知识宣传,降低听力残疾风险。

戴耳机正悄悄“偷”走年轻人听力

“全国爱耳日”前夕,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专科门诊来了不少患者。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行政副主任王伟告诉记者,以往听力下降以老年患者居多,如今一些年轻人却面临“未老先聋”的威胁。长时间戴耳机、熬夜等这些年轻人的不良习惯,都在悄悄“偷”走他们的听力。王伟表示,平时要科学护耳,一旦出现耳鸣、听力损失,就要及时到专科就诊。

开发区30多岁的小李因最近听力有些下降来咨询。王伟了解到他平时白天蓝牙耳机几乎不离耳,估计问题就出在这上面。王伟介绍,平时患者中,超过三成是年轻人,排在首位的问题就是长时间戴耳机引起的听力下降。2021年,世卫组织首份《世界听力报告》显示,12岁~35岁人群有11亿因为暴露于娱乐环境中的噪声和使用个人音频设备而面临听力损失风险。如今的年轻人,不管是学习、走路、开车、娱乐,都喜欢戴耳机,尤其是在嘈杂环境里,为了能听清还调高音量。蓝牙耳机由于入耳,离鼓膜更近,更容易损伤外毛细胞,导致听力下降。王伟建议,耳机音量应保持在60分贝左右,嘈杂环境不宜使用耳机,耳机质量要好,实在要使用耳机,尽量选择外戴式耳机。

熬夜等不良习惯会导致突发性耳聋

“现在很多年轻人学习工作节奏快,还是‘夜猫子’,紧张、熬夜往往会导致突发性耳聋,接诊的最年轻患者才16岁,突发性耳聋的年轻患者也较多。”市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张红良介绍,由于内耳为末梢血管,情绪和睡眠不好会引起脑部血管痉挛,造成内耳供血不足,引起突发性耳聋,典型症状是耳部发闷,听不清楚。有的患者出现突发性耳聋往往伴有感冒,遇到这种情况,不要误认为是感冒引起的副反应而拖延治疗。如果出现听力下降,一周内就要及时去专科检查治疗,给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听力大多能恢复,如果拖过一周,治疗效果就会变差。

给孩子掏耳屎应注意细节

有的家长太爱干净,不但喜欢自己掏耳屎,还喜欢给孩子掏耳屎。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夏国明提醒,耳屎学名为耵聍,是外耳道分泌的一种淡黄色黏稠分泌物,可以起到保护外耳道上皮、防止皮肤干裂的作用,并能发挥抑菌和杀菌的生理功效,耳屎并非一无是处。一般而言,孩子的耳屎不必人工清除,它会在孩子说话、吃饭、打呵欠时,随着下颌运动,借助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自动被排出。给孩子掏耳朵时如果耳朵里面的耳屎坚硬或比较多,容易把皮肤划伤,细菌便会趁机进入伤口引发感染。如果给孩子掏耳朵不小心,还有刺伤鼓膜的危险。在给小儿掏耳朵时,如果小儿突然挣扎或刺激外耳道出现咳嗽反射,这种意外就更难免。如果孩子有耳屎,感觉耳朵发痒,喜欢抓挠,家长可用棉签蘸医用酒精轻轻擦拭,这样不但止痒而且有消毒防止感染的作用。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