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丹春(右)检查小区消防安全设施。记者 云莹 通讯员 覃洁 摄
本报记者 云莹 通讯员 覃洁 史正华
小小的眼睛,瘦高的身形,及肩的长发用皮筋束在脑后,整个人看上去神采奕奕。她叫袁丹春,今年60岁,是高新区振兴路社区的一名热心公益的志愿者,也是一名认真负责的微网格员,小区居民都亲切地称呼她为“袁阿姨”。人生步入下半场,袁丹春的生活依然充实有活力。
“其实我做的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不足挂齿。”面对记者到访,袁丹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事实上,在志愿者这条路上,袁丹春已坚持了四年多,而她担任微网格员也有两年多了。这期间,袁丹春始终响应社区号召,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垃圾分类等工作,为筑牢社区疫情防控坚固防线、提升社区文明管理水平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提起做志愿者的初衷,袁丹春说,儿子考上大学后,她空闲的时间多了起来。有一次,社区组织上门走访活动,了解居民情况。得知袁丹春退休在家,社区工作人员询问她是否愿意成为志愿者,参加社区公益活动时,她马上就答应了。“一个人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有能力为社区、为大家伙儿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我感到很高兴也很充实。”袁丹春说道。此后,只要是社区有需要,袁丹春总是随叫随到。
去年11月中旬,丹阳突发新冠疫情。为快速阻断疫情传播链条,一场场全员核酸检测在全市各个村(社区)开展开来。每一次社区核酸检测现场,都能看到袁丹春的身影。“那段时间,不论是社区工作人员还是志愿者都挺辛苦的,每天几乎都是天刚亮就到岗了。”袁丹春说,核酸检测早上7点开始,她每天5点多就起床了,简单地洗漱、吃点东西,就来到核酸检测现场,和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们一道布置场地,做准备工作。
当时,袁丹春的任务是在场地入口处查验来做核酸居民的健康码和行程码。查验“两码”看起来简单,考验的是人的细心程度。袁丹春每次都会仔细查看行程码下的小字,确认对方的行程轨迹。遇到有外地行程的人员,袁丹春总会耐心地向他们解释政策,请他们配合、支持丹阳的防疫工作。“你看,我的眼睛本来就小,几个小时看下来真有点吃不消。”她半开玩笑地说道。受累的不仅是眼睛,每次完成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回到家,她都感觉小腿酸胀,好像腿都不是自己的了。“以往虽然我也参加过不少次志愿服务,但没有哪次活动是这样连续一个多星期不间断的。”袁丹春说,那阵子她每天晚上早早就睡了,为的就是第二天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志愿服务中。看到袁丹春如此尽心尽责,她的丈夫也主动加入,和妻子并肩作战,助力社区疫情防控。
除了疫情防控,去年让袁丹春印象深刻的还有数次爬楼的经历。“社区的很多工作都需要爬楼,挨家挨户地通知到位,像清理楼道杂物、检查楼层消防设施等。”袁丹春告诉记者,为推进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工作常态化落实,去年她和社区工作人员一道,一家一户检查居民家门口是否保洁到位,是否堆放杂物等。“如果堆放了杂物,就要敲门告诉居民,请他们及时清理掉,向他们宣传文明城市长效管理的要求,希望他们积极助力。”袁丹春说,她们两个人跑了中南悦园小区的5栋楼。“最难忘的是一号楼,有34层,我俩先坐电梯到顶楼,再一层层往下跑,没一会儿我俩就汗流浃背了。”袁丹春说,虽然爬楼辛苦,但能为城市文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她感到很值得。
在志愿者、微网格员的身份之外,袁丹春还是老年大学的学员,学习柔力球已有五年了。从零基础入门到熟练掌握技巧,袁丹春越来越为这项运动着迷。除了每周一次的课程,她还时常约上三五球友在小区里练习。袁丹春说,柔力球运动每个动作都包含手、眼、身步与呼吸的配合,还需要对大量的节拍节奏、挥拍动作、流程等进行记忆,只要一个环节稍有差池,就会掉球,“又要记动作,又要控制球,思想上很有压力。”尽管如此,袁丹春还是坚持了下来,而且越练越投入,越练越喜欢,还因此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姐妹。现在,柔力球和志愿服务一样,已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袁丹春看来,练柔力球和志愿服务都考验人的耐力。打球锻炼了身体,锤炼了意志品质,让她能以更好的身体状态和精神面貌从事志愿服务。而在完成志愿服务后,来一场柔力球运动,对她来说也是一种身心的调整和解压。“不论是做志愿者还是打柔力球,对我都是有意义的事情,我会继续坚持 下去。”袁丹春笑着说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