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点 集中发力 打造美丽曲阿“新蓝天”

核心提示: 今年,开发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系列部署要求,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切实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本报记者 陈静 通讯员 开宣

今年,开发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系列部署要求,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切实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聚焦问题症结,拿出立竿见影的攻坚举措

紧盯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坚持出硬实招、下苦功夫,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全面摸清底数,强化风险排查。按照“镇不漏村、村不漏户”要求,借助大数据手段,以村(社区)为单位、网格为单元,全方位、“地毯式”开展动态排查,利用生态环境曝光机制和有奖举报机制,发挥空气自动监测点、媒体监督、群众监督等各方作用,确保各类问题线索及时核查、纳入整治。

把握关键重点,精准分类施策。坚持日分析机制,将辖区内所有涉大气污染物排放企业纳入绩效分级管理,动态调整优化重点企业“一厂一策”,有序推动开发区重点高架源污染升级改造工作,保证全面稳定达标排放。重点加强木业、视光学、五金工具3大行业、63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治理;重点推进大亚木业、柯诺木业、龙江钢铁、华晟生物治理设施提升改造和超低排放改造工作。

加强长效治理,巩固管控成果。常态化抓好餐饮油烟、运输车辆以及工地、场站、裸地等大气扬尘污染防治和管控。全面推行绿色施工,严格落实建筑施工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等“六个百分之百”措施。提高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提升背街小巷清扫保洁力度,有效控制单位面积尘土残存量,做到“路见本色”。

着眼长远规划,走出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坚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久久为功的韧劲,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一方面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深化绿色发展理念,严格执行产业禁限目录,有序腾退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企业,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等手段,促进传统低效率行业和产业园区的升级改造,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培育壮大绿色低碳高附加值产业,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提前谋划布局“双碳”产业和技术,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另一方面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根据《江苏省生物质电厂与锅炉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全面梳理开发区生物质电厂和生物质锅炉分布状况和排放特征,建立详细管理清单,采取治污设施升级、清洁能源替代、加强无组织排放管理等措施,加快推进生物质电厂与锅炉综合治理工作,确保达标排放。加大减煤力度,持续实施“以电代煤”“以气代煤”,积极优化煤炭消费结构,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合理有序推进碳达峰。

压实工作责任,营造绿色低碳的社会氛围

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用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切实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强化组织领导。开发区将积极履行属地责任,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协作意识,坚决把责任扛在肩上,把责任落实到各部门、村(社区)、网格,加强联防联控,提升防治成效,确保大气污染防治无死角。

强化督查问责。加强联合执法、综合执法、专项执法,严厉惩治大气污染违法违规行为,督促抓好问题整改。成立督导专班,以“四不两直”方式,实行重点督导、专项督导,对不担当、不作为造成恶劣影响的,对工作不力、推进缓慢的,对问题整改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要严肃问责追责。

强化宣传引导。综合运用短视频、公众号等新媒体方式,持续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宣传活动,唤起社会公众“同呼吸”认识,增强“共治理”责任,营造“污染防治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家家受益”的良好氛围。

新一轮污染防治攻坚战正式打响。开发区将在组织领导上动真格,在落实举措上见真章,在推进实施上下真功,以最高的标准、最严的要求、最大的力度,推动开发区空气质量提升工作再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