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单雪梅(左)和她的妹妹在春卷摊上忙活。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一团面得跟着手走,揭起来的春卷皮不能太薄,也不能太厚。”在开发区新欣市场的入口处,单雪梅正手抓面团制作春卷皮,一按一揉一揭的间隙,筋道十足的面团在她的手中上下翻飞抖动,让人眼花缭乱,煞是好看,“立春到了,咬一口春卷,尝一尝春天的味道。”
春卷,始于东晋,盛于唐宋,各地因饮食习惯不同,也许会有馅的区分和春卷皮的大小厚薄之别,但立春吃春卷,已渐渐衍生成一种寻常习俗。
8年来,单雪梅和姐妹们一直坚持在正月里摆摊卖春卷。“春节期间,别人都是阖家团圆、聚餐或出游,而我和家人们则是加班加点地制作春卷,每天最多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单雪梅说,春卷是年夜饭桌上的“常客”,很多餐饮店都会向她订购春卷,仅凭她一人是无法接下这些单子的。“春节期间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也常帮我包春卷,一边包一边唠家常。”单雪梅笑着说,“干这一行还是挺辛苦的,这些年我一直坚持着,不仅是为了生计,也是一份兴趣。”
随着春节的结束,消费的主力成了普通市民,他们往往不会买现成的春卷,而是购买春卷皮,回家自己包。“一家人在一起包春卷、吃春卷,馅儿则是带着春味的新鲜蔬菜。”单雪梅觉得,包春卷,不仅包出了年味,包出了春意,也包出了浓浓的亲情。
“这几天,我早上来的时候是满满一桶面粉,走的时候桶里就变得干干净净了。”单雪梅说着,手里并不停歇,机械化一般地运作着,从面粉沾锅到揭起春卷皮,前后不过几秒钟,“我是一张一张做,顾客是几斤几斤买,做得快,卖得更快,这些天基本上都是供不应求。”虽然动作迅捷,但单雪梅并非只在意数量,“年前,我制作的几桶面团不是很好,导致做出来的春卷皮也让我不太满意。”说到这里,单雪梅的脸上多了一份严肃。
“做春卷,首先要制作春卷皮。”单雪梅介绍说,“在面粉中加入些许盐,和水搅拌,揉成筋道极好的面团。再手抓这块面团,在加热的平底锅中一按一揉,一张薄如蝉翼的春卷皮就贴在锅底,稍加热,揭起,一张成熟的春卷皮就算制成了。”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单雪梅说,家中几个姐妹都曾尝试过制作春卷皮,但最后只有她一个掌握了那份“只能意会”的精髓。
忙活在摊前,单雪梅告诉记者,她有姐妹三人,“我身后的店铺是我家妹妹的,每年这段时间,我就占用她店前的地方做春卷生意;姐姐包了三十年春卷,有时间就会来帮我包;而另一个妹妹则包揽了除制作春卷皮以外几乎所有的事情。”在姐妹们的帮衬下,单雪梅觉得,再累,心里也甜,而她也将这份亲情融入到了每一张春卷皮中。小小的春卷,蕴含着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对亲情的渴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