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溢真 通讯员 剑斌 陈浩)春节假期结束,大家也已经开启了上班模式,但是一些人感到精神不能集中、疲劳困倦、食欲不振,与节前的工作状态截然不同。我市医院多名专家提醒,这些现象都是“节后综合征”的典型表现,并为收心归位支招。
以积极心理暗示调整生活节奏
节后不少人都会出现“节后综合征”,又累又困打不起精神。我市心理救助与咨询中心赵平平老师受访时指出,“节后综合征”指的是人们由假期的放松状态突然进入工作的紧张状态时生理和心理的平衡被打破,进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节后综合征”可能表现为心理上出现精神不振、抑郁、失眠、心悸、心烦、焦虑等症状;在生理上出现疲惫、头晕、恶心、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在克服“节后综合征”方面要采取以下措施。起床困难:恢复原来生活规律,睡好子午觉,晚上11点前睡觉,中午午休20分钟,保证充足睡眠。睡前减少电子产品使用。肠胃紊乱:多吃蔬菜少吃肉,七分饱,细嚼慢咽,三餐时间固定。如果出现胃胀、消化不良的症状,可以在腹部上下轻轻按摩,可有效减轻症状。疲劳烦躁:放松心情。多开窗通风呼吸新鲜空气,避免长久静坐。可坚持用热水泡脚5~1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入睡前可以听舒缓音乐,提高睡眠效率。另外,为了身心愉悦,快乐地工作、生活,可以安排轻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同时多给予自我积极的心理暗示。
节后“收心大法”助你收心归位
及时调节身心状态,缓慢走出舒适圈。春节假期结束,人们需要离开悠闲舒适的氛围,立刻回到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由于心理和生理上的“惯性”,会感到很不适应,从而产生对上班的不适感。这时大家应提前调节,主动适应,不妨给自己设置一个生活、工作的作息缓冲期。在假日后期有意识地做一些与工作有关的事,将自己的心理状态调整回工作状态。最重要的是保持平和的心态,意识到这些症状是人们重启工作状态时自然产生的,接纳这个重启的过程,尽快过渡到正常的工作节奏中。
顺应身体调节奏,尽快调整生物钟。春节假期后,人们应尽快调整生物钟,按照原来正常的上班节奏来安排作息时间。比如:晚上最好提前两小时躺在床上,不在床上玩手机,定好闹钟,早睡早起,让身体能够恢复正常运行的节奏。
适度运动消疲劳,始终保持精气神。节后要逐渐恢复运动,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同时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力。不过,节后恢复运动切不可急于求成,需对运动量有所控制。大家可以选择瑜伽、跳绳、健身操等对场地要求较少的运动,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运动强度、提升体能。
强健体魄增信心,科学防疫少烦恼。目前,疫情的常态化防控已经融入日常生活,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手段面对疫情。比如: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提前准备好节后工作所需的消毒、防护用品;尽量选择步行、骑行、自驾车上下班;与人社交时,尽量保持“一米线”的安全距离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