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须俊 通讯员 张丹凤 王琳
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动农业绿色循环发展。近期,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深入乡村大棚种植基地,宣传回收政策及法律法规,大力推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新技术。据介绍,由于我市工作积极主动,在网点建设、宣传发动、措施创新等方面成效突出,丹阳废旧农膜回收工作得到省农业农村厅的高度评价,已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级先进县(市、区)。
废旧农膜被称为田间地头的“白色污染”,不仅影响土壤的透气透水性,而且可分解产生有毒物质,造成农田土壤污染。自2019年开始,我市启动废旧农膜回收工作,并将此作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市农业农村局坚持围绕“五个一”工作思路,牵头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处置工作,逐步构建起合法销售、科学使用、有序回收、妥善处置的全链条工作体系,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水平,使废旧农膜变废为宝。
构建一个回收网络。我市印发了《关于推进废旧农膜回收的工作方案》,成立市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废旧农膜回收网点,各回收网点有固定废膜收储场地、有统一标牌、有消防器材等必要设备。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建立了12个废旧农膜回收网点。
开展一系列宣传引导。通过开设各类培训班、张贴“明白纸”、悬挂横幅、网络信息发布、媒体报道等方式宣传农田残膜带来的危害及废旧农膜回收的意义,宣传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农用薄膜管理办法》以及国家强制性标准《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13735-2017)等法律规章。截至2022年底,我市共开设了各类培训班及观摩会40余次,悬挂横幅300余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余份。
构建一套监督机制。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联合执法行动,要求各农膜销售网点不得采购和销售未达到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农用薄膜,不得将非农用薄膜销售给农用薄膜使用者,引导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符合标准的农膜产品。自2019年开始,每年完成四次联合执法行动,执法对象包括农膜经销网点、用膜大户或用膜基地、各镇(区、街道)回收网点。
开展一项试验示范。我市连续3年组织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强化耐候地膜、普通地膜在不同园艺作物品种上的应用试验,推广地膜减量替代技术。全市累计推广强化耐候地膜5.2吨。
建立一套台账制度。全市回收网点建立废旧农膜回收台账,记录回收的废旧农膜重量、厚度、缴膜人名称及其联系方式、回收时间等。农膜销售网点建立农膜销售记录,记录销售农用薄膜的名称、规格、数量等。用膜大户或用膜基地建立地膜使用记录,记录使用时间、地点、对象及农用薄膜名称、用量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