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溢真 通讯员 陈浩)慢性病始终是困扰广大老年朋友的健康难题,全国老年人中有75%的老年人患有1种及以上慢性病,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达到了4000万人。在所有的老年慢性疾病中,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排在前四位。近日,我市老年病专家对冬季老年人慢性病防治提出了科普建议。
警惕冬季血压增高
高血压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慢性疾病,据市中医院医生介绍,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来看,理想血压收缩压应该低于120mmHg,舒张压低于80mmHg。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普通人家庭自测血压如果达到135/85mmHg,需要警惕高血压的可能。按照高血压的分级,1级高血压也就是“轻度”的高血压,收缩压标准为140-159mmHg,舒张压标准为90-99mmHg。2级高血压也就是“中度”高血压,收缩压标准为160-179mmHg,舒张压标准为100-109mmHg,3级高血压为“重度”高血压,收缩压标准大于或等于180mmHg,舒张压标准大于或等于110mmHg。除此之外,普通人冬季血压会比夏季至少升高5-10mmHg。
另据市云阳人民医院医生介绍,老年人的血压还有以下几个特点:比如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大,脉压差逐渐增大,经常会出现收缩压明显升高、舒张压显著偏低的情况,所以,过度降压可能导致舒张压显著偏低,反而影响身体器官。因此,高龄老人降压标准可以略高于年轻高血压患者;另外,服用降压药的老年患者还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此外,血压变异性增高,晨峰高血压、夜间血压升高的情况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也很常见,值得关注。
控制好心脑血管病很重要
医生建议广大老年朋友冬季应增加测血压频率,当血压不稳定或近期调整降压药时,需早晚监测血压1次;血压稳定的老年高血压人群,冬季仍应每周测1-2次血压,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或调整降压药。一旦出现血压突然升高,伴头晕、乏力、胸闷、肢体活动障碍等情况,应立即到社区医院或上级医院诊治。随着冬季气温变冷、血管收缩,老年人冠心病也较为多发。天气变冷,血管收缩,原有狭窄的冠状动脉血流变少,冠状动脉斑块易破裂、出血及脱落。老年人饮水较少、血液浓缩,冬季活动减少,血液流动减慢,加之血压波动大,导致斑块不稳定。市中医院医生建议广大老年朋友要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三高”,生活规律。多饮水,多进食绿叶蔬菜及水果,管住嘴、迈开腿,少久坐。减少饱餐、少吃油腻食物。如果你是一名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也随时要保持排便的通畅,适当掌握相关急救知识,自备一些心血管急救药物,如有不适立即求助120。
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
据了解,由于近期气温剧烈变化,人体一时难以适应,容易引发各种疾病,特别是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最高。“每年10月到来年3月,都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尤其寒潮过后,呼吸科门诊患者通常会急剧增多。”市中医院医生介绍,由于肺通过气管、喉、鼻直接与外界相通,所以肺的生理功能最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当受寒冷刺激,人的鼻黏膜抵抗外界病菌侵袭的能力降低,病原菌更易侵入人体的鼻部甚至下呼吸道。加之冬天本就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的季节,此时室外寒冷,空气干燥,为了保暖开窗通风次数减少,也为病原体传播创造了条件。
市中医院医生表示,避邪气、扶正气是预防呼吸道疾病的有效手段。避邪气的方法:注意防风防寒,冬季不宜外出太早,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可待阳光出来时再出门为益。对于一早赶时间的上班族,出门可戴帽子围巾口罩,重视遮挡风寒。切勿穿得太多,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穿得多实在是太容易了。扶正气的方法:均衡饮食,适当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饮食宜清淡。加强体育锻炼,如果体质较弱,低量的病毒即可导致感染,所以需要通过锻炼来增强体质。锻炼的量一定要适度,要适合自身的身体情况。
冬季气温变化大,警惕“眼中风”
市人民医院医生表示,冬季来临,气温降低,人体受到寒冷的刺激以后,全身的毛细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促进血栓形成,易导致中风包括“眼中风”和急性心肌梗死等各种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堵塞”属于眼科临床十大急症之一,视网膜缺血时间越久越危险。由于视网膜中央动脉是供应视网膜的主要血管之一,视网膜中央动脉发生阻塞会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乃至视网膜水肿,从而导致视觉传导功能急剧下降。医生提醒,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黄金抢救时间为90分钟。一旦过了这个时间,视力就会严重受损,甚至失明。近年来,“眼中风”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40多岁的中年人工作压力大,平时不注意身体健康,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如果生活中突发无痛性视力下降,需立即赶往医院就诊,切勿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警惕冬季“沉默杀手”——慢阻肺
冬季气候干燥、寒冷,也是慢阻肺高发季节,受到气温变化影响,很多患者往往容易出现病情急性加重症状,严重的甚至可危及生命,其致残率、致死率比较高,值得市民高度重视。
市云阳人民医院医生说,慢阻肺的发生是遗传与环境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医生介绍,某些遗传因素(也可以称为个体易感因素)可增加慢阻肺发病的危险性。而环境因素方面,第一位就是吸烟,吸烟是发生慢阻肺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二手烟或者被动吸烟)。另外,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室内空气污染、室外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等同样是慢阻肺的高危因素。
此外,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肺炎等疾病更容易在冬天发生。如肺炎的老年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轻型肺炎通过口服或静脉输注抗生素等抗感染药物治疗7-10天可以治愈,但也有40%的重症肺炎需要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在肺炎早期通过中医药治疗,更加有利于肺炎的治愈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