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新款羽绒服饰吊牌上标注了“绒子含量”等相关信息。记者 帅莹 高静 摄
本报记者 帅莹 高静
随着气温逐步降低,羽绒服销售进入旺季。前段时间,市民蔡女士趁着“双十一”大促活动,在线上购物平台购买了两件心仪的羽绒服。收货后,蔡女士像往常一样检查了衣服的合格证和水洗标签,发现标签上写着“绒子含量80%”。“绒子是什么?和原来的‘含绒量’又有什么区别?”对此,蔡女士有些不解。
据悉,早在今年4月1日,国家标准《羽绒服装》(GB/T14272-2021)就已经正式实施,全面代替2011版的老国标。在新国标实施后,规定只有绒子含量不低于50%的服装才能被称为羽绒服。今年冬季是新国标落地后的第一个销售季,连日来,记者走访我市部分商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新老国标的羽绒服均有销售,部分市民对于“含绒量”及“绒子含量”的区别并不了解。
28日下午,记者来到开发区吾悦广场的一家女装服饰品牌店,看到店内的货架上展示了六七款羽绒服,而这几款羽绒服饰标签上已经没有“含绒量”“白绒”“灰绒”的标注,取而代之的是“绒子含量”“鸭绒”“鹅绒”及相应数值。
“‘含绒量’和‘绒子含量’听起来差不多,有什么区别还真不太了解。”“好像就是比以前的羽绒服要更蓬松点吧。”采访中,记者询问了几位正在选购衣物的市民,发现大家对于羽绒服饰新国标的实施了解得并不多,在选购时,大多根据商品价格和羽绒服的重量来进行判断。
相比老国标,“新国标最大的变化就是要求羽绒品质更好、防止跑绒能力更强、羽绒服更好洗。”一家品牌服饰店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羽绒服的保暖性能主要靠绒子实现,老国标下的羽绒服饰,标注的是“含绒量”,但这其中囊括了绒子还有从绒子上脱落下来的单根绒丝。“若在羽绒服饰中加入大量绒丝,虽然表面看上去含绒量很高,但保暖效果并不好。并且单根绒丝很容易从绗线针孔处‘钻出来’,穿久了还会降低羽绒服饰的蓬松度。”该销售人员介绍,新国标下标注的绒子含量已经剔除了绒丝含量,使得羽绒服饰内绒子含量更直观地展示出来,防止给消费者造成误导,“填充物更纯粹,羽绒服饰的保暖效果自然也就更好了。”
在记者走访的其他几家服饰店中,仍有一些羽绒服饰采用的是“含绒量”数据,其中部分款式甚至只标注了填充物为“鸭绒”,而并未写明具体含量。一位销售人员表示,店里售卖的部分款式为旧款或库存商品,因此吊牌上的信息还未更改。对于目前市面上仍在销售的标注“含绒量”的羽绒服饰,有专业人士介绍,羽绒服的新国标现在仍是一个推荐性国家标准,并不具有完全的强制性。因此,对于服装行业来说,销售标注“含绒量”的库存商品是没有问题的,但这类商品的市场竞争力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专业人士提醒,今年冬季,消费者若想选购到一件优质新款羽绒服,可以重点查看绒子含量及充绒量的克数。另外,还要注意查看产品标识是否齐全,标识上的信息,如执行标准、填充物种类、安全技术类别等是否标注规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