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磊
秋季的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11日上午,一场热闹非凡的水稻测产活动在延陵镇延星村锁虎家庭农场的田间地头拉开帷幕。来自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省种子管理站、扬州大学农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在现场通过实打实收现场测产,验证了优质食味稻品种“南粳3908”的高产高效——平均亩产1518斤,创下了我市今年早熟晚粳品种高产新记录。
种植农户:“南粳3908”产量高效益好
“这一数据,很难想象是经历过今年夏天极端高温条件后的水稻产量,着实让人兴奋。”在现场观看了整个测产过程的农场主史锁虎激动地告诉记者,作为第一批开展“南粳3908”示范种植的大户,该品种在他家农场的表现一直可圈可点,“种植‘南粳’3908的第一年,它的亩产便达到了1500斤以上。随后通过摸索,我和儿子改进了水稻生育期管理方式,在水肥方面进行了针对性调整,到了第二年,部分田块亩产便达到了令人震惊的1600多斤,亩效益也一举超过了其他水稻品种。”
高产量成了“南粳3908”在史锁虎心中最为突出的特点,面对今年极端高温干旱,连续种植该品种3年,种植面积近千亩的史锁虎交出“亩产1518斤”的成绩单,自然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然而,史锁虎的儿子、新型职业农民史杨平透露,这一成绩其实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只不过受制于种植年份过短,“南粳3908”的品种特性尚未彻底摸索清楚,导致今年他和父亲在施肥量上略微保守了一些。
据史杨平透露,去年的这个时候,他家种植的“南粳3908”大部分田块出现了倒伏。与其他种植该品种的农户交流后得知,导致该问题的原因很可能是施肥量过多,“算上80余斤的底肥在内,去年在整个水稻的生育期,我家每亩田块施用了200斤左右的肥料,比其他种植户高了不少。”
为避免倒伏再次发生,今年他和父亲便考虑适当减少施肥量,每亩仅施170~180斤,即便如此,这一数值仍比其他种植户高一些。谁知遇到了高温干旱的年份,水稻倒伏并未出现,但产量却比施肥少的农户高了。“由此可见,如果施肥量再多一些,今年的亩产便不止1500多斤了。”史杨平说道。
市麒麟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平告诉记者,除了高产、省肥,“南粳3908”的另一特色便是市场收购价格高,“它的市场收购价要高于普粳,算上肥料方面节省下来的成本,一进一出会有很明显的效益提升,因而深受我市农户喜爱。”
水稻专家:“南粳3908”推广种植亮点突出
我市是苏南唯一的全国产粮大县,水稻一直是全市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为致力于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我市每年都会精选优质水稻新品种进行重点试种示范,并加以宣传推广。作为“南粳5055”的继任品种,“南粳3908”便是从2018年起走进我市的。
在“南粳3908”进入我市试种的第一年,它就凭借大穗大粒、易种好管、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好、熟相佳等特点,吸引了众多专家和农户的目光。由于其全生育期只有158天,比武运粳23早1~2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江苏最好吃的大米”南粳46生育期长的不足。
2019年起,该品种便在我市推广种植,面积达1万亩;同年,它便以亩产1747.8斤通过了国家超级稻实产验收。在其后的推广种植期间,“南粳3908”先后获得了第二届中国“好米榜”金奖、第五届“前黄”杯江苏好大米“十佳稻田综合种养大米”特等奖等荣誉,更是连续四年斩获“江苏百姓品米节”特等奖。如今,它在丹总种植面积近15万亩,在全镇江种植面积达到了28万亩左右。
“看到‘南粳3908’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我感到很欣慰。”在锁虎家庭农场水稻测产活动现场,镇江市老科协特聘专家、原丹阳市农委粮作土肥与种子站副站长(分管栽培条线)的周铭成表示,“南粳3908”在我市已连续开展过两次省级现场观摩会,作为长年对种粮大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深入大户田间地头会诊指导的高级农艺师,他对这一品种的表现可以说感悟颇深。在现场接受采访时,他更是用一首“打油诗”表达了其对该品种的评价:“米饭软弹有嚼劲,大米透白有光泽;株型紧凑抗性好,穗大粒多产量高;穗层整齐灌浆快,秆青籽黄出米高。”
参加本次测产活动的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水稻专家、“南粳系列水稻之父”王才林表示,“南粳3908”作为优质食味水稻新品种,在我省沿江和苏南地区等地大面积运用具有广阔前景。它顺应了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有利于进一步调优水稻品种和结构。“品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了稻米产业的健康发展,接下来我们将不断地选育一些好的品种进行推广,这既是为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也是为了满足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