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人才支撑 集聚创新动能
高新区:全力打造产才融合发展新高地
本报记者 云莹 通讯员 云宣
“我们坚持以产业引才,以平台聚才,以真情留才,努力让丹阳高新区成为优秀人才的向往之地、集聚之地、成就之地。”在11月3日举行的市委人才工作专题会议上,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荆东根在交流发言时表示,要以人才科技支撑持续赋能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产才融合发展新高地。
近年来,高新区以全面贯彻落实市“十四五”人才政策为总揽,大力推进“人才强区”“科技兴区”战略,紧紧抓住引才育才平台建设,聚焦“以链式化产业广泛聚才”,全区已累计拥有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省级众创空间,先后引进5家北航(丹阳)研究院等高端技术服务平台,建立21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激光智创园、力合产业园等新兴载体加速崛起。引进的钱清泉院士等顶尖人才在轨道交通领域、高端装备产业领域、新材料领域等我市主导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高新区还聚力打造全市人才生态最优区,以“最多跑一次”为导向,健全机制,完善政策,打好优化服务组合拳。针对重点产业链引进的紧缺型人才,通过设立“园区贷”等,给予引进企业最高30万元的特别补助,每年慰问各类人才10余万元。引进各类领军人才63名,其中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入选9人,省“双创”计划入选10人,镇江“金山英才”计划和“丹凤朝阳”人才计划分别入选20人和18人。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了高新区的创新活力,2019~2021年,高新区一般公共预算税收收入年均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2%,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36%。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作为全市科技创新主阵地,高新区将继续把“人才战略”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战略,全面提升创新创业人才活力,全力做好“人才引领,撬动全局”这篇文章。为此,高新区将坚持育引互动,提升人才引领能力。聚焦重点产业,坚定不移贯彻市委“1+3”战略,以“人才链”赋能“产业链”,推动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一方面,通过“联姻式”柔性挂职、“智囊式”组建团队、“候鸟式”聘请专家等方式借智借力,对接上海“飞地引才”资源,探索“人才在上海,服务高新区”的引才方式。另一方面,持续推动中关村京港澳青年(丹阳高新区)创新创业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中关村资源优势,对接创新人才资源,打造高新区驻京创新高地及飞地孵化中心。
整合资源联动,强化平台支撑合力。高新区突出平台聚才,积极融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构筑人才聚集强磁场。一方面,加快推进力合产业园3万平方米孵化器大楼、1.5万平方米(350套)人才公寓和科创园加速器建设,完善众创空间到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完整孵化链条。另一方面,制定出台《丹阳高新区“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根据企业规模、产业、经营和创新数据等,为企业“量身”“画像”,提供个性化资金激励、政策支持和信贷融资。
创优环境带动,激发人才创新活力。高新区把创优用才环境作为提升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全面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一方面,统筹园区内众创空间、党建园等元素,组建专业人才服务团队,深化“人才俱乐部”和“青年人才论坛”品牌,主动对接、全程跟踪,暖心解决创业投资、人才发展等关键问题。另一方面,结合科创园加速器推进,创造更优质的环境。深入推进“丹舒心”政务服务品牌打造,大力推行“拿地即开工”“红色代办员”等服务模式,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