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温暖阳光照进“隐秘角落”

核心提示: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心理应激因素急剧增加,社会民众在就业谋生、教育医疗、人际交往、家庭关系、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困扰和需求日益凸显,引发的社会心理和行为问题层出不穷。

图为我市心理健康服务现场。记者 溢真 摄

本报讯(记者 溢真 通讯员 陈浩)我省医保局明确,11月1日起,将“心理治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心理应激因素急剧增加,社会民众在就业谋生、教育医疗、人际交往、家庭关系、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困扰和需求日益凸显,引发的社会心理和行为问题层出不穷。我市多位心理专家表示,应通过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集中做好特殊人群重点人员的心理健康排查工作,实现动态管控,积极开展“心理防控工程”建设,调动社会资源,加强心理疏导,给予特殊关爱,帮助其快速融入社会,较大限度减少不安全、不稳定、不和谐因素。

不少市民看精神心理疾病不再羞答答

我市心理咨询师朱莎莎表示,与前几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今不少市民不再羞答答,而是敢于和医生交流自己的“心病”,全市精神心理疾病就诊率也有所提高。

“最近许多人都不用像以前那样戴口罩了,我有时打个喷嚏就担心自己会不会染上新冠肺炎,有时想多了晚上还睡不着。”近日,在我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王阿姨大大方方地向精神心理专家咨询。专家告诉她,这是疫情引起的焦虑和失眠,建议分散对疫情的注意力,并引导她多到户外运动和参与集体活动,促进大脑内啡肽释放,必要时可至精神或心理专科就诊。

记者见到,市民大多是在这里为自己或家人咨询关于焦虑抑郁、睡眠障碍、记忆力下降等方面的问题。“之前一谈起精神心理疾病,就觉得会被人歧视,所以有的市民走近咨询台,还要戴好帽子、墨镜,把衣领拉得高高的,左顾右盼好一阵子,才坐到医生面前,生怕被熟人认出,羞答答地讲述自己遭遇的困惑。”我市心理咨询师赵平平介绍,如今这么多人咨询,表明心理咨询通过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设立心理援助热线等多种途径,广大市民了解并认可了精神心理疾病需要尽早干预和治疗的理念,使他们不讳疾忌医,甚至在大庭广众下的义诊,也敢于咨询。

别让青少年被“成长的烦恼”伤了心

这个学期,我市初一学生小勇的父母发现,孩子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还出现莫名烦躁。随着期末考试的临近,孩子甚至出现不想上学的念头,这可急坏了家人。于是,家长带孩子来到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赵平平仔细了解小勇及家庭的情况后,诊断小勇存在轻度焦虑。在医院为小勇开展个体心理疏导的同时,赵平平还为小勇的父母进行家庭教育科普及家庭心理治疗。赵平平表示,我国青少年精神障碍患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青少年抑郁症需要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重视,主动及时就医。升学压力大、课外辅导班各式各样……近年来,越来越多孩子在父母口中“别人家孩子”的阴影和压力下成长,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

据有关调查显示,近三成青少年有抑郁风险,抑郁症也正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在门诊常见的青少年抑郁症,表现形式各种各样,主要包括:容易与他人起争执、脾气暴躁、注意力不集中等,还有严重的出现自我伤害、自杀等倾向。赵平平强调,家庭问题和家长的轻视是引起孩子抑郁的重要“导火索”。有些父母陪伴缺失,将孩子丢给老年人带;有些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让孩子长期活在巨大压力中;有些家长工作变动导致孩子上学、生活环境突然发生变化……这些都成了孩子不良情绪生长的温床,不经意间,“心灵的感冒”——抑郁症就找上门了。

一直聚焦儿童青少年的情绪发展和压力管理的我市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市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耿振美表示,当前青少年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障碍、网络成瘾和抑郁情绪等方面。这些心理问题,不单纯是孩子的问题,往往反映的是一个家庭存在的问题,如家长对孩子的关注不够、跟孩子的交流沟通不畅、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对,或者家长自身没有树立起好的榜样,或对孩子关注过多、控制过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要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家庭心理治疗不可或缺。如有的家长私自在孩子的书房里装监控,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有的孩子出现抑郁情绪伴发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家长还认为孩子是故意做给大人看的。其实,此时恰恰需要家长引起足够的重视,最起码说明孩子在情绪上出了状况。作为家长,平时要多倾听孩子的声音,尝试做孩子的朋友,建立起亲子友谊,陪伴而不是太多的说教,这样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沟通难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为社会心理健康“筑基”,丹阳在行动

市卫健委心理促进科负责人表示,自我市被选为江苏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试点地区以来,已建成市级丹阳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同时,17家卫生基层单位、4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均设有心理咨询室;教育局建成“丹阳市青少年成长指导中心——听云间”,63所中小学均已建立心理辅导室;公安局建成“心光心理健康服务中心”;12个镇(街道)、202个行政村(社区)心理咨询室覆盖率达80%。并且,心理援助热线与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建设逐渐完善,心理援助热线通过《丹阳日报》刊登,还印发在宣传材料发布,提供7×24小时热线服务。在疫情期间,心理咨询师也对相关重点人员提供心理援助服务,为隔离人员、一线医务工作者、民警等人员提供了心理援助热线服务,发放了心理健康调适方法的宣传单2010份。

据了解,截至2022年9月30日,我市严重精神障碍报告患病率4.58‰,规范管理率96.71%,规律服药率79.83%,面访率95.45%,所有数据均达到或超过省考核要求,各项核心综合指标均分均位于镇江市前列。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