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热”背后的三个问题

核心提示: 在我身边也能感受到,我教的非师范专业的大学生,积极备考和参考,庆幸考过上岸的,也有许多。

周竹生

明天是2022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日期。此前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由2010年的17.2万人次,跃升到去年的1144.2万人次,翻了66倍。报考人数比同年高考人数还多,一度导致报考网站瘫痪。在我身边也能感受到,我教的非师范专业的大学生,积极备考和参考,庆幸考过上岸的,也有许多。

千军万马考教资,人数之多跃升为第一大考。“教资热”背后是什么?表面是“教资热”,背后是“教师热”。千万大学生毕业,涌入社会,找工作,找饭碗,哪个饭碗好,哪个饭碗好找,就奔向哪里。教师职业与华为等一些高收入职业相比不是金饭碗,与考公相比也不是铁饭碗,却是有固定收入又有社会地位的职业,职业的吸引性和需求性自然成为大学生择业的一大选择。于是蜂拥考教资,先找到“敲门砖”,然后再去咚咚咚地敲门入行。

这样的看法说法,不无道理,说得过去,此为正解。如果绕到背后去看看想想,“教资热”背后还能看出诸多问题,这里择其三项说一说。

取得教师资格证是否取得教师资格的问题。

这其实是一个有关教师资格证里的资格问题。教师资格和教师资格证很容易让人混为一谈,很多人存在的一个认识误区,事实上这是两个完全独立且不同的资格认证。不同于法律职业资格证、执业医师资格证等证书,有了律师资格证就可以当律师,没有执业医师资格证就不得行医,如果行医就属于非法行医。有了教师资格证就可以理所当然去做教师,这是需要澄清的误区。除了补习机构、私立学校或者少量的代课教师,体制内的教师是做不了的,考编进编之后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当然也确实存在先上车后补票的情况,这个上车是考编。律考是天下第一难考,通过比例15%。相比之下教师资格证的含金量和难度也就逊色多了,可否提纯其成色,加大其权威,使之名副其实,畅通无阻。

教师岗位是职业选择还是饭碗选择的问题。

这其实是一个职业选择还是事业选择的问题。教师行业是三百六十行中的一行,从事这个职业,挣工资,讨生活,养家活口。但是如果单纯从职业的角度来理解这个行业,到这个行业里来获取更多的利益而不是产生更多的价值,那么事业就会等同于职业。加里宁所说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夸美纽斯所说的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育事业的神圣崇高就会大打折扣。教师职业还真不仅是饭碗,不是普通职业,奔着进职场和捧碗饭的动机而来还真不一定能做好教师。教师的准入门槛是很高的,把教师做好真的不容易。除了要有披星戴月超长待机时间,有处理各项事务的三头六臂,还要有一颗兼具爱心耐心细心慧心精心决心静心的多瓣膜的强大的心。要喜欢孩子,不厌其烦;要甘于寂寞,乐做孩儿王;要有点清贫心理预期清高风骨执着,头昂得高高的。这样的教师就不是为捧饭碗而来,而是为捧灯火而来。

师范生和名校生谁更可以做好教师的问题。

这其实是一个教师培养和教师来源的问题。我们那个年代,教师来自师范学校师范学院和师范大学。上了师范,毕业出去就是做乡村教师、初高中教师。如今不一样了,几年前上头条的深圳名校招聘教师,招揽清华北大甚至是牛津剑桥哈佛耶鲁博士硕士的高薪高才高招做法引得全国各地纷纷效仿。前不久我还看到南通某中学以三四十万元的年薪到南大招才进宝。从前报师范就是认同了做教师,有心理准备,系统师范教育,有专业基础。所以即便是丹阳师范也培养了孙双金那样的语文名师。后来师范学校升格为师范学院,师范学院升格为师范大学,系科门类多了,但是师范专业并未得到加强,考入的和毕业的其实未必有20世纪80、90年代的强。这样一来,导致教师招聘跳出师范招教师,似乎更倾向于名校。重看名校,轻看专业,愿出高价,挖得高才。这些没有师范背景的高材生是否一定教得比师范生好?不敢妄下定论。但是有两点我敢定论,一是名校高材生到了中小学要放低身段,以心甘情愿做一个教书匠入定入静,心无旁骛;二是师范教育要加强,招好育好师范生,好师范才是好教师的苗圃。

“教资热”和“教师热”是好事,但也要谨防诸如光伏热、房地产热那种热了这行必定会伤了这行的热伤。相比于这两热,我更希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资高”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师好”。依靠他们教书育人才有教书的人,立德树人才有德艺双馨的人。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