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圆娟
西游记里有一句名言,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我们村里的阿婆今年过了九十九岁的生辰,早就过了知天命的年龄,老人家有些迷信,平时会在家里供奉画像,点一炷香,神色虔诚。
我跟阿婆的缘分由来已久,小时候父母工作繁忙,家里没有爷爷奶奶之类的长辈代为看管,刚巧母亲看到阿婆闲着,就提出来让阿婆顺便照顾我一下。
阿婆的房子就在我家前面,每天父母出去上班,就把我送去阿婆家里,当时阿公还没有去世,在村里开了一家小商店,阿婆每天的任务就是干家务,房前屋后种种菜,一边照顾年迈体弱的阿公,顺带着也将我放在家里一起照料。
我那时候懵懂无知,对阿婆这位长辈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阿婆家里有电视机,傍晚六点钟,她会按时播放丹阳电视台放的动画片给我看。父母十分感激阿婆的援手,也会格外照顾小卖部的生意,经常去那里买酱油和盐之类的生活必需品。
小时候农村人条件拮据,收入微薄,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但是阿婆不会苛待我和阿公,早饭烧的是大麦粥,搭配她自己精制的酱萝卜和咸菜,吃起来清爽可口。午饭,阿婆一般会准备一荤一素,荤菜大多数是红烧肉或者红烧鲫鱼,素菜各种各样,不需要去菜市场,因为阿婆在房前屋后种了一些菜,每一季都有新鲜蔬菜可以采摘。
春天的莴笋、荠菜、菠菜和韭菜,夏天的丝瓜、黄瓜、菜椒和苋菜,秋天的菊花脑、扁豆、茄子和豇豆,冬天的萝卜和白菜。
阿婆精心侍弄自己的菜园子,对村里人十分慷慨,遇到那些揭不开锅的贫困户,她会力所能及地帮个忙,平时送点自己种的菜,送点生活用品,或者帮大人带带小孩子。
记得有一年我贪吃野生桃子,得了癞痢,这是一种农村常见的皮肤病。父母顾不上替我医治,多有疏忽,我疼得在地上打滚。村里人看到后,第一时间通知阿婆。阿婆心疼我,蹬着三轮车,火急火燎地送我去卫生院检查。
那时候农村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泥土路,阿婆独自骑着三轮车去镇上,最快也需要半个小时左右的工夫。
她将我送到卫生院的时候,累得满头大汗浑身湿透,但是她丝毫没有在意自己的疲惫,而是小心翼翼抱着我,及时送去急诊室。
“囡囡乖!吃了药,头上就不生癞痢了。”
至今依然记得阿婆慈祥的眼神,穿过漫漫岁月长河,直抵人心。
那是一种温柔而又生机盎然的眼神,不被年龄束缚,不被世俗湮没,带着具有“普世价值”的慈悲心肠,至今长存在我心间。
事后父母将医药费还给她,阿婆拒不接受,还是父母多番劝解,她才勉强答应收下。
那时候父母忙于生计,一天到晚有忙不完的活计,阿婆就是亲自将我带大的长辈,她不图回报,从来不会跟父母索取什么物质上的东西。每次父母问心有愧,会主动帮衬阿婆家里小卖部的生意,算作报答。
有一次过年,母亲给我买了一件崭新的皮夹克,我贪玩的时候用火柴将新夹克烫了一个小洞,吓得不敢告诉父母,而是犹犹豫豫地告诉阿婆,让她帮我摆平父母,免除惩罚。
但是阿婆在这件事上没有包庇我,而是教导我做人要诚实,阿婆对我循循善诱,让我将这件事的真相原原本本告诉父母,用真诚和悔过的态度请求父母的谅解。
我听从阿婆的建议,没有跟父母撒谎,而是老老实实向父母承认错误,坦然面对自己的顽劣后果。
寓教于行,阿婆每次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开导我,让我不要误入歧途,好好学习回报父母家长的恩情。
直到上小学的时候,我在生活中可以独立自主,不再需要阿婆的专门照料,我开始渐渐与阿婆疏远了。
但是阿婆没有停止自己的善行,陆陆续续又答应村里人的提议,每天抽时间替几个条件困难的家庭帮忙带小孩。
这是阿婆朴素的生活态度,在力所能及的地方,帮衬身边的朋友。
阿公去世的那一天,刚巧我从学校放学回来,家里没有米面粮油,我饿着肚子,阿婆发现我的窘状,立即来唤我去她家里吃饭。
我推辞一番,终究还是拗不过热情善良的阿婆。
正逢夏季,阿婆烧了红烧肉,炒了茄子豇豆,依旧是熟悉的一荤一素。红烧肉也是我记忆中的老味道,软糯香甜,典型的江南风味。
我吃完饭,帮着阿婆收拾家务,却被她推出门来。
“回去学习,做作业吧!要么就看看电视。”
阿婆笑容慈祥手脚勤快,似乎在阿婆眼里,只要还活着,就要一直忙前忙后,要一直勤劳务实。
我回了家,正在写作业,父母突然跑回来,说是阿公走了。
阿公吃完饭之后,按照平时的习惯,就躺在躺椅上休息,他大概是在睡梦中离开的。没有痛苦。
我担忧阿婆的身体,却不料,阿婆比我想象中坦然多了。她将自己的亲属一起叫过来,井井有条安排阿公的丧事。
失去至亲,我无法想象阿婆的真实心情,但是时隔多年,我发现阿婆早就看开了,反倒是我们这些旁观者,私心里将阿婆看成那种需要感情慰藉、需要帮扶的脆弱之人。
还是古人说得对,阿婆耄耋之年,顺应天时知天命,与阿公相扶相持半辈子之后,剩下的路,她有能力一个人走完。
有一次我回老家探亲,在路上遇到阿婆,她骑着三轮车去附近的田地里种菜,没想到她一大把年纪,依然不肯歇下来,依旧自己种菜,还帮村里工作忙碌的贫困户带孩子。
我没有打搅她,她挑着水,背影有些佝偻,但是不知为何,我可以从她身上瞧出一丝乐天安命的豁达与永不褪色的生机。
母亲也撞见这一幕,回到家里,立即批评我的所作所为:“你小时候如果没有阿婆,是很难顺顺利利长大的。你要感恩,对阿婆好点。”
我惭愧不已,到镇上买了一些生活必需品送给阿婆。
阿婆举办九十九岁生日寿辰的时候,整个村子里的人都出动了,给她包了数以百计的红包,帮她办宴席,送各家各户包装精美的糕点。
我也参与其中,乐此不疲。寿宴结束之后,阿婆突然身体不适,去了一趟医院做手术,村里的人纷纷赶去探望,买水果,送礼品,送鲜花,或者帮忙伺候。
后来阿婆顺利出院,听从子女的劝告,不再屋里屋外地辛勤忙活,而是像别的老人家一样学着慢生活,学着养生,享受“夕阳无限好”和“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独特风景。
我原本是不信佛教的,也不是什么虔诚的教徒,但是从阿婆身上仿佛领悟到厚道与善良的秉性,从她的一系列善行善举中见识到因果循环、大道至简的生命奥义。
愿山河呈祥,人间无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