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唐菀滢 通讯员 尹璐)近来,“社恐”和“社牛”成了流行词语,很多年轻人都愿意在这两个词中选择一个给自己贴上一个“身份”标签。我市心理救助与咨询中心赵平平老师提醒,“社恐”和“社牛”都是心理状态。
“社恐”,就是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充满紧张或者恐惧;“社牛”则与之刚好相反,在大众社会中可以与陌生的人自来熟,敢于表达,不怕异样的目光。我市心理救助与咨询中心赵平平老师分析认为,当代中学生在社交方面的确面临挑战,我们的父母以及祖辈们,社交能力很强,也是和他们当初的社会形态有关,集约型的劳动、开放型的社区,都促使他们与人沟通无障碍。而现今的孩子们,网络时代本身就让人孤独,再加上生活节奏快、学习任务重、竞争激烈等,自然形成不爱表达、不爱沟通的习惯,久而久之似乎就成了自己的一个标签了。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轻松撕掉标签,关键是我们是否主观上接受这样的状态。
“社恐”还是“社牛”不是时尚病,而是青年的一种生活状态,社会多点包容,给人以机会;朋友多点掌声,给人以肯定;自己多点勇气,给自己以胆量。让每一个小心翼翼开放的花朵,都感觉到阳光的美好,都能舒展,就是最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