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良
人们常常用“著述等身”来形容一个人的学富五车和文化成就,而丹阳人林瑜筠先生的著书立说的教材和科技书籍达到了148本。他创造了中国铁道出版社的历史记录,2017年,中国铁道出版社为林瑜筠先生举办了《林瑜筠编写书籍百本纪念会》活动,这是出版社自1951年成立以来的第一次第一人,林瑜筠被授予“杰出贡献者”的称号,同时被业界誉为“著作最丰硕的信号专家”,他的《铁路信号基础》《车站信号》《区间信号》等诸多书籍被国内轨道交通类本科院校定为必备教材。
世事无常,人生漂泊,常常会“拔剑四顾心茫然”,但终究“天生我材必有用”!
已经具有100多年历史的沪宁铁路从丹阳贯穿而过,养育丰润着这一片神奇的土地,而丹阳子弟,似乎与中国的铁路事业有着不解的情缘,中国14万公里的铁道线上,留下了许多丹阳骄子一代又一代人的足迹,贡献了他们无数的汗水和智慧,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铁路远动技术领域开拓者钱清泉,成都铁路局科技研究员朱昌璠,铁路工业机械加工专家刘芬来,铁道部四方车辆设计研究所高工王润泉和郭荣生,铁道通信工程设计专家徐所龙等名闻遐迩的行业翘楚,而林瑜筠先生跻身其间,为中国铁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慕名林老久矣!金秋十月,国庆节的阳光尤其灿烂,听闻林瑜筠先生回乡探亲,我趋之若鹜,欣然前往荣城国际与他握手言欢,倾心相交,相见恨晚中,聆听丹阳老乡的侃侃而谈。
今年79岁的林老,思维之敏捷,思想之敏锐,知识更新之快捷,穿着打扮之朴素,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林瑜筠先生吗?他的言谈举止让我逐渐打消了些许顾虑,我们一对一交流在高速铁道线上,绿色信号十分畅通。
其实,林老是标标准准的草根英雄,贫瘠土壤中倔强生长出来的苦楝树、长春花。那一年,他以高分被江苏丹阳中学录取,上学学费是一年九块钱,老师知道他的家境十分贫寒,就对林瑜筠的父亲说,这样吧,学费减免到两块五,林瑜筠的父亲说,交五毛钱我有,交两块五我拿不出来。就这样,于万般无奈中林瑜筠含泪退学回家了。半个月后,惜才如命的学校领导委派老师又上门了,老师告诉学生和他的父亲,学校里专门研究了林瑜筠的上学困难问题,决定给予他丁级助学金九块钱,你们先把学费交了,助学金发下来再退给你们,林瑜筠的父亲说,我真的是拿不出钱,借也没处借啊。这时候,林瑜筠急中生智,他想到了好同学张双海,张同学一听,马上拍胸脯说,我先借给你,上学是天大的事!
就这样,林瑜筠读完了省丹中,考上了上海铁道学院。他在学校里如饥似渴地读了十八年书,正在深造之时,天有不测风云,一场政治运动打断了他的学业,被迫离开了校园的林瑜筠心有不甘。他一面干着繁重的体力活,一面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三年的寒来暑往,林老把自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收获了满满的实用技能和理论水平。
梅花香自苦寒来。林老一生专注于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足迹踏遍了中国的南北东西铁路线,主要线路和车站都去考察学习过,光是驼峰就去过20余座。林老对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现场感”“动手能力”等等都有着特别深刻的体会,他说,现在一些年轻人怕下基层,怕到现场去,几百米的路都怕走,一个整天坐在办公室里的人,怎么可能“整”出优异成绩,怎么可能“整”成突出人才,铁道信号,关乎车辆运行安全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工作作风一定要踏踏实实,到现场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方能成为新时代国家的栋梁之材。
我被他对年轻人的一颗殷切期望之心深深感动,中国铁道信号发展的未来,是林老一生的牵挂,培养新时代合格的信号师,未来才真正可期啊!
夜晚,清风徐来,朗月如钩,我的思绪匆匆。林老一生清廉,两袖清风,不图官不谋利。一次,他到市税务部门上缴出版物所得税,工作人员十分惊讶,说,你可是第一个!今年,林老又把十几万元稿费全部捐献给了社会公益事业。林老去本科大学授课,一小时辛苦费才区区一百元,在这个动辄名人出场费以万计甚至数十万计的年代,一百元几乎是清零。校长感激地对他说,林教授,你的学问深,名气大,讲学质量高,还非常便宜。林老回答说,请你把最后五个字去掉,我的授业解惑是无价的。
古人云:字如其人。看林老的笔记本,简直不敢相信他的笔墨如此端正清晰,像印刷品更像艺术品,一手仿宋体横平竖直、一撇一捺、一点一钩,我算是大开了眼界。
林老对人生幸福的理解是这样的:一个人尽自己的努力承担一点社会责任,并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受到别人特别的尊重,我会享受到一种精神上的骄傲和满足,别的什么都不在乎。这使我想起了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获得冠军者没有一分钱奖金,只奖励一个用金刀从橄榄树上砍下的树枝编成的花冠,当冠军者头上带上橄榄花冠,全城人民为他欢呼,他走到哪里都受到人们无比的尊敬!是的,一个人的物质享受是有限的,而精神享受是无限的。
踏遍青山人未老。近80岁高龄的林瑜筠先生,现在依然一天工作十小时以上,除了外出讲学,他还在奋笔疾书,要完成许多未了的著书心愿,计划中的十本书已经写出了一部分,两本新书即将与读者见面。
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了大半辈子,林老似乎永不疲倦,他就像《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浑身上下充满了一种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他心系人民,心系国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但愿年轻一代能够脚踏实地,刻苦钻研,接过老一辈开拓者手中的信号灯,薪火相传,让林老他们放心开心有信心看到中国的铁道事业蒸蒸日上日新月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