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商家张贴的“仰泳鱼”标签。记者 高静 帅莹 摄
本报记者 高静 帅莹
“现在给商品起名字真是一门学问,竟然有叫‘仰泳鱼’的。”近日,市民林女士在一家超市购物时,发现有一种鱼被称为“仰泳鱼”,这让她觉得十分新奇。
前几天,林女士带儿子前往超市购物,走到水产销售区时,突然发现一个水缸上贴着写有“仰泳鱼”的标签,再仔细一看,果真有几条鱼肚皮朝上,似乎在“仰泳”。“以前都只看到过鲫鱼、昂公鱼、鲈鱼、鳊鱼之类的鱼,还从来没听说过‘仰泳鱼’。”出于好奇,林女士停下脚步,在鱼缸前仔细研究起来。她注意到,在“仰泳鱼”几个大字的旁边,还写着“折扣鱼专区”几个小字。“原来所谓的‘仰泳鱼’不过是肚皮向上翻,快要不行的鱼。”林女士恍然大悟,也惊叹于商家的取名艺术,“换了个名称,原本‘临期’的鱼似乎成了新品种,吸引了不少消费者驻足。”
通过查询,记者了解到,所谓的“仰泳鱼”实际就是人们常说的“翻肚鱼”。据专业人士介绍,鱼需要在一个温度、盐度、含氧量等都合适的条件下,才能保持活力,如果喂养的硬件设施达不到,它就会处于一个昏迷状态,变成“仰泳鱼”或是“装死”减少体能消耗。一般来说,“仰泳鱼”顶多算是临期产品,市民买回去后及时食用,并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但若是“仰泳鱼”成了“酣睡鱼”,也就是死鱼,那么食用不当,则可能会引起腹泻等。因此,此类鱼即使再便宜,也需谨慎购买。
走访中,记者发现,除了“仰泳鱼”,市面上还出现了“芝麻蕉”“豹纹芒果”等名称特别的商品,实际都是商家给一些“残次品”取的名字,并非是新出的品种。这种奇特的取名方式还曾被推上网络热搜,引起不少网友的关注,并纷纷晒出自己所遇到的奇葩商品名。
对于商家给残次品再包装、取洋气名字的行为,不少市民觉得很有趣。不过,也有一部分市民认为,商家的这种做法存在一些不诚信经营的意味。“因为换上了特别的名字,一些消费者可能会被误导消费,商家也可能会利用这种方式高价处理残次品,这对消费者来说很不公平。”一位市民如是说。
对此,有律师表示,商家在售卖商品时,应当依法标注商品的名称、规格、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商品信息;如果商家在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时谎称是正品的,则属于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的行为。所以,无论是否给临近保质期商品或是濒临死亡的生鲜食品标注特别的名字,商家都应当明确告知消费者。如果商家没有尽到这种标注或告知的义务,则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存在一定的误导,应承担相应责任,并予以改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