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丽萍 通讯员 丹北宣) “项目为王”一直是我镇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只有做到产业立镇,才能不断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今年以来,我镇主动担当作为,聚力创新突破,抢抓序时进度,以更高标准、更快速度、更硬举措,用“紧抓快干”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勇挑大梁,全力壮大丹北经济,奋力书写民生画卷,助力“强富美高”新丹北乘势而飞。
工业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尤其是在“工业重镇”丹北,近年来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愈发显著,在“稳经济”的进程中,稳住工业经济、努力让“工业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发展胜势”,堪称关键一步。今年以来,我镇紧紧扭住经济发展主线,通过紧盯项目提量,瞄准支柱产业链目标,常态化开展精准招商;紧盯产业提质,综合运用金融、科技等政策工具,重点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和“智改数转”;紧盯载体扩容,系统推进沿江重装、现代农机两大载体建设,加紧闲置低效清整盘活,工业经济的平稳复苏、欣欣向荣为全镇经济发展的“稳”提供了有力支撑。
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我镇通过持续推进精准敲门、疫苗接种、应急演练,全面筑牢疫情防线,夯实安全稳定底线。同时深化应急管理末端治理试点建设,完善“九小”场所和群租房整治转段闭环,不断强化本质安全;压紧压实一线责任,靠前摸排涉稳隐患,切实做好、做细、做实信访维稳工作。
教育更普惠、工作更稳定、收入更满意、社会保障更可靠、居住条件更舒适、生活环境更优美……良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镇通过深化群楼村拆旧建新试点改革,谋划三甲医院、丹北高中落地,促进镇村品质优化提升;持续开展困难群体帮扶,重点关注“一老一小”,完善大救助平台建设;加快电镀园区、尧巷危废填埋点等问题整改,重拳整治“百吨王”和固危废偷倒乱象,坚持绿色引领发展,提升民生福祉基线,不断绘就幸福底色,积极在勇挑大梁中作出丹北贡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