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敬”开始,从“尊老爱幼”出发
——丹北镇常兴村吴庆霞家庭的“最美故事”
本报记者 丽萍 通讯员 丹北宣
吴庆霞家庭,家住丹北镇常兴村,是个4口之家。
朱新俊和吴庆霞平时工作都比较忙,孩子从小学起就去丹阳寄宿上学,家中两个老人平日里在家帮忙烧饭和打扫卫生,一家人生活得开心和快乐。
2012年,朱新俊的大嫂生病过世(大哥早在1999年已过世,当时留下一个领养的3岁的孩子由大嫂抚养),由于这个遗孤孩子还在上高二,无人照顾,吴庆霞和朱新俊就当起这个孩子的监护人,并一直抚养照顾到大学毕业和结婚成家。大学期间,因孩子表现出色,被作为交换生去了德国一年,期间的各项费用都由朱新俊和吴庆霞支付。
2012年,朱新俊的大姐夫也因病过世,考虑到大姐的孩子在外地上大学,大姐一人在镇江,实在不放心,朱新俊和吴庆霞两人就让大姐回家来住,并帮她找个份离家近的工作。至今大姐和他们夫妇一直生活在一起,尽管生活习惯和性格有所不同,但却从未因生活琐事而争吵,大家都互敬互爱。
吴庆霞在江苏晶工工具有限公司工作,是一名会计。她平时的工作比较忙,尤其每逢月底和月初,要做好各个公司的财税核算,税款申报和交纳,年底还要做好年终的财务总核算。尽管工作繁琐,但她都能认真尽责的完成工作任务,并连续多年被公司评为工作先进标兵。
2016年,吴庆霞公公过世后考虑到婆婆年纪已大,为了让婆婆有一个快乐安祥的晚年,家中的烧饭打扫卫生等生活琐事全部由朱新俊和吴庆霞两人安排妥当。每逢节假日和婆婆生日,夫妇俩还会安排适当的礼物或惊喜给婆婆庆祝,春节包大红包、买新衣服等淘婆婆开心。潜移默化下,吴庆霞的女儿也很尊敬老人,虽然还在上学未工作挣钱,但每每回家总会带上奶奶爱吃的零食……原来孝顺也是会遗传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