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牌:育繁“文明花”结出“文明果”

核心提示: 今年,界牌镇成功创建江苏省文明镇,让村民们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本报记者 旦平 通讯员 界宣

9月4日,夜幕下的界牌镇界牌新村广场上热闹非凡,许多村民聚集在这里跳着欢快的广场舞。“这几年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今年,界牌镇成功创建江苏省文明镇,让村民们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近年来,界牌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大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突出抓好农村乡风文明、人居环境和文化生活建设,如今的界牌正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转变。

乡风民风好起来

界牌镇把“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作为文明村镇创建的重要内容,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我觉得,现在村里的喜事、丧事办得简约又不失庄重,节约了村民的资金,修订后的村规民约确确实实净化了民风,形成了文明新气象。”5月20日,在界牌镇界中社区永胜洲自然村“板凳议事会”上,村民代表姚茂荣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近年来,界中社区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等,形成崇尚文明新风、破除陈规陋习、建设美好乡村新氛围。如今,村规民约已成为村民家门口的“文明公约”,不仅“约”出了乡村治理新机制,更“约”出了乡村文明美好生活,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上升。

“我们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庭院会、板凳会等形式,重新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内容包含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界中社区党委书记李新和说。

界牌镇下辖的5个社区在镇村两级党委带领下,与群众共同制定村规民约,民主选举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协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引导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提高。

界牌镇还深入开展“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群众见贤思齐,汇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人居环境美起来

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坐看蜻蜓戏水,闲听儿童嬉闹……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加速推进,“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农村画卷正在界牌铺展。

走进界中社区武阳自然村,随意打卡一处村庄,看到的都是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新图景。

“武阳自然村有15个村民小组、1600余人,在新一轮镇村布局规划中属于集聚提升类村。”界中社区党委副书记王建军告诉记者,为了改善人居环境,村里在保持村庄原有自然风貌、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按照“青瓦白墙、清清爽爽”的整体效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

文明不文明,首先看环境。垃圾治理净化工程、污水处理无害化工程、乡村绿化工程、村庄亮化工程……界牌镇在创建江苏省文明镇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改善人居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提升了小镇的“颜值”,也让群众感受到“稳稳的幸福”。“农村环境整治过程中,我们坚持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深挖历史古韵,传承乡土文脉。”市政协副主席、界牌镇党委书记徐瑞俊介绍,界牌在传承乡愁、挖掘特色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建设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升级版乡村”。

文化生活乐起来

“社区里一连唱了3天戏,我们可听过瘾了。”界牌新村居民72岁的陈建国兴奋地说。原来,镇里面邀请剧团来社区里演出,晚会在民俗表演《幸福锣鼓》和《花船舞》中拉开帷幕,随后京剧、越剧、锡剧、黄梅戏等剧种的经典唱段接连登场,台下掌声连绵不断,从6月28日开始,一演就是3天,现场观众热情昂扬。

有文化滋养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生活。本着“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富民”的原则,界牌镇加快推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把“短板”补起来、“平台”搭起来、“家底”传下来,群众的文化生活全面开花、多姿多彩。同时,界牌镇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工作,围绕书香界牌建设,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夯实工作基础,积极以五个社区书屋为依托,开展各类主题阅读活动,引导大家“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进一步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文化素质,打通全民阅读的“最后一公里”,为推动界牌镇文化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凝聚精神力量。

“日子一天天富裕了,老百姓对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需求越来越热切,创建江苏省文明村不是为了一块牌子,而是将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村民,让村民生活得更舒心、更安宁、更幸福。”徐瑞俊说,下一步,将继续夯实巩固好江苏省文明镇创建成果,加强宣传、广泛发动,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形成共建共创共享的浓厚氛围。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