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低碳谁在逼谁?

核心提示: 高温改变世界,高温改变人生。

竹下闲语

高温低碳谁在逼谁?

周竹生

高温改变世界,高温改变人生。

先说湖。8月19日4时,鄱阳湖水位退至9.99米,为1951年有记录以来同期最低水位,这是继8月6日最早进入12米以下低水期后,鄱阳湖再次刷新最早进入低枯水期纪录。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变成了鄱阳湖。

后说炉。传统“四大火炉”城市评比已经过时,现在开启“四大熔炉”评比。重庆北碚区近日以创纪录的44℃高温把重庆推进了“四大熔炉”之首。熔炉对比火炉区别在哪?重庆人以事实说话,矿泉水太阳底下放一会儿就是热水,洗澡打开冷水阀门出来的是热水,小区门口铁把手将手烫出个包,温度计直接爆表罢工,键盘在没开空调的房间里直接变形……高温带来的用电压力也在增高。户外广告照明关闭,地铁站部分灯光关闭,空调温度不低于27℃,电动车充电夜充,空调不能开,大冰块降温,甚至逼得有人跑到古墓群里去蹭凉气。

再说汗。基本上大多数人都可以说上这么一句话,这是我有生以来出汗最多的一个夏天。因为出汗,改写了好几条古语。比如吾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可以改为吾一饭三撸汗,吾日三省吾身可以改为吾一日三沐浴。

全因热。2022年,是我国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炎热的一年。据中国气象局官网消息,全国共有37.7%的气象站监测日最高气温达到了极端高温事件标准,其中湖北竹山44.6℃、重庆北碚44.5℃、奉节44.4℃、河北灵寿44.2℃、藁城44.1℃、云南盐津44.0℃。这已经比较可怕,更可怕的还有人说今年或许是未来10年最凉爽的一年。这句话可能还真不是危言耸听。

都在怨。这个天,这个热,改变了节气,立秋之后立夏,处暑之后大暑。千里清蒸,万里红烧;望城里城外,热浪滔滔,各个街道,基本烤焦;屋内桑拿,汗水洗澡,躺下更是铁板烧。各种版本的《沁园春·热》在网络热拷。

不怨天,不怨地,怨谁?二氧化碳,温室效应,热岛效应。高温的推手是高碳,克星是低碳。

低碳的好友是低欲,克星是大欲。随着人类欲望的无限扩张,人类创造的层出不穷,人们生活方式的翻天覆地,向大自然索取和排放的毫无节制,汽车风驰电掣空调制冷制热的舒适利在当今,一溜烟之后的超级排放害在未来。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增长的GDP也因为环境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

低碳,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要求城市经济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城市生活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城市管治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让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避免剧烈的气候改变,因过高的温室气体浓度引致灾难性的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威胁。

低碳生活,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低欲生活,低耗生活,个人欲望要减低,所耗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少取多予,更不攫取。在大自然的馈赠面前,人类应有该有的谦让,不涸泽而渔焚林而猎,不比阔,不奢华。低调做人也包括低碳生活,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习惯了夏天开空调盖被子的温度,就很难适应夏季高于26℃,冬季低于20℃的办公室空调温度设定,恨不得把数值前后调换。

冰雪消融,森林大火,草原退化,高温、干旱、缺水、缺电、拉闸限电,这是高温在倒逼低碳,也是低碳在倒逼高温,碳封存,碳抵消,进入净零碳社会,为把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2℃而博弈。控制住就保住了冰山,保住了《沁园春·雪》,就控制住了海平面。否则冰山和雪就是历史名词。

高温低碳互逼,“碳达峰”“碳中和”,都是为了这2℃而逼。避免这2℃,每一个人可以从降低1度生活欲望开始。

比如,洗个澡冬天基本控制在3分钟之内,夏天基本控制在1分钟之内。打印纸正面打过反面打。城区和上下班基本上是骑自行车。不开或少开空调,当然今年例外。出办公室,要把空调关了,电脑也是如此,照明灯也是如此,走廊灯也是如此,厕所灯也是如此。白天开会,白天吃饭把窗帘拉开,把灯关掉,而不是恰恰相反。六层楼及其以下,基本不乘电梯的,爬楼梯。

难吗?不难!反正我做到了。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