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农郜留生的田园生活

核心提示: “老郜,丝瓜还有吗?我带点回去做汤”“没有了,今天的大丝瓜已经全部卖掉了。”22日上午,记者来到珥陵镇护国村石桥涵村菜农郜留生家时,正巧碰到当地村民向他购买丝瓜。

图为郜留生向记者展示他种植的丝瓜。记者 姚磊 摄

本报记者 姚磊

“老郜,丝瓜还有吗?我带点回去做汤”“没有了,今天的大丝瓜已经全部卖掉了。”22日上午,记者来到珥陵镇护国村石桥涵村菜农郜留生家时,正巧碰到当地村民向他购买丝瓜。“最近天气虽然炎热,但是蔬菜销售连续走俏,我种的这些丝瓜、茄子、辣椒、空心菜等每天都有菜贩子上门来收,几乎供不应求。”郜留生乐呵呵地说道。

郜留生今年62岁,从事蔬菜种植已有二十多年。他告诉记者,豇豆、丝瓜、茄子、辣椒是夏季市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蔬菜,但由于气温过高,豇豆已基本没有产出,倒是丝瓜还在噌噌地开花结果,“丝瓜做汤鲜甜爽口,深受本地人喜爱。我这里的丝瓜,棵棵都是纯天然种植,做汤不发脆,口感非常棒。”

在郜留生的菜园子中,一垄垄丝瓜早已爬满了高大的钢架大棚,碧绿的藤叶将大棚遮得严严实实,仅有稀疏的阳光透过丝瓜藤与叶间的空隙照射进来,在地上留下散乱的光斑。由于早上刚刚售出一批成熟丝瓜,记者当时只能在大棚内寻见一些较小的、未成熟的丝瓜,稀稀落落地悬挂着,丝瓜顶头的小花尚未完全凋谢。

“这些丝瓜早在5月初就开始卖了,一直要卖到10月份。”郜留生在瓜棚下指着一根相对较大的丝瓜说,“你别看它长得不大,要喝的水倒是不少,特别是今年夏天,我每天下午都要从池塘里用水泵打水进行浇灌。”郜留生告诉记者,乡下农民自家田里的丝瓜在这个时候基本都要开始拉藤处理了,一是受限于种植规模,二是受限于管理。但若是种植面积足够大,只要水肥能够跟得上,丝瓜就能够源源不断地开花结果。

尽管每天都精心浇灌,面对罕见的高温干旱天气,丝瓜的产量仍然发生了不可避免的下降。“气温过高,丝瓜授粉效率就会明显降低,就会出现所谓的‘只开花不结果’现象。我这七八分田的丝瓜,以往每天能产200多斤,如今只能产出70~100斤。”郜留生无奈地说道,“价格方面,由于走的是批发路线,平均售价在1.5元一斤,较往年高出了0.2~0.3元,也算是聊表欣慰吧。”

如今,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加之妻子已前往城区帮儿子带小孩,郜留生的蔬菜种植面积较往年有了较大幅度的缩减。“去年在村前还有一块种植基地,现在已经全部舍弃了,只留下家门口的这一块。”郜留生透露,过去妻子在城里帮忙卖菜,两口子一年收入可达十多万元。现在自己一个人干活,再也没有精力去城里卖菜,走上批发路线后,一年只能挣2万~3万元。不过,他笑呵呵地表示,自己虽然挣得少了,但是人过得舒坦了,闲下来的时候还能去城里帮忙带带孩子,尽享天伦之乐,何乐而不为呢?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