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

核心提示: 连日来,开发区经发局金融办联合开发区综治办、属地派出所、银行等相关部门、单位,深入各村(社区),全面开展反诈打非专项行动,让反诈宣传遍地开花,用心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

用心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

开发区“反诈打非宣传月”活动深入人心

图为活动现场。记者 陈静 通讯员 开宣 摄

本报讯(记者 陈静 通讯员 开宣)连日来,开发区经发局金融办联合开发区综治办、属地派出所、银行等相关部门、单位,深入各村(社区),全面开展反诈打非专项行动,让反诈宣传遍地开花,用心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

聚合大力度、多渠道,反诈宣传“升温加热”

5月15日,在吾悦广场举办的“强化自我防范意识、提高识骗防骗能力”活动拉开了宣传月活动序幕。活动现场,通过大屏幕滚动播放宣传片的形式,为辖区群众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宣传教育课。6月15日,养老反诈专项宣传活动在开发区管委会二号楼广场开展,通过宣传养老诈骗风险,切实增强了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

除了持续开展的宣传月活动,开发区全区还大力度、多渠道开展反诈打非宣传,反诈宣传氛围“升温加热”。召开党员干部会议、村组会议,加大宣传力度;在显著位置张贴宣传海报、播放宣传视频,提高辖区居民警惕意识;为防范网络诈骗知识宣传搭建良好平台,扩大宣传阵地,通过进社区、进村组、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网点开展反诈打非宣传,扩大宣传阵地,并在居民小区、菜市场、商超等群众聚集场所发放宣传册,呼吁广大群众了解相关常识,树立正确法律意识,积极参与到反诈打非队伍中去;在重点区域,以宣传普法多样化入社区、入户的形式着力加大对老年人、青年学生等群体的宣传力度,开展差异化宣传,全力提高宣传覆盖面;通过拍摄抖音短视频,创新宣传形式,加强线上宣传,教育群众自觉远离非法集资。

本次宣传月以“电信网络、养老诈骗打非宣传”为主线,部门与村(社区)密切联动,协同行动,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体系,实现了“人员聚集场所处处有提醒、常见诈骗手段人人能识别”的目的。同时,持续开展“国家反诈中心”APP安装宣传推广工作,普通群众知晓率达80%以上,金融财务人员知晓率达100%,营造了全民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了辖区群众反诈能力和防骗意识。

据统计,“反诈打非宣传月”期间,开发区通过区级网络移动平台推送短信31万条,公众微信群推送相关资讯20多条,悬挂张贴电信、养老反诈打非宣传标语横幅、海报630份,联合属地派出所扫楼入户派发宣传册45600份、宣传礼品5000份,设置宣教栏、展板85块,在重点区域场所向群众宣讲常见的手段和途径并解答相关咨询6000余次。同时,各村(社区)不间断播放宣传广播和养老反诈打非视频,并通过校讯通、社区网格员等多个平台,广泛宣传推广“国家反诈APP”,积极引导群众提高警惕,加强自我防范,防止上当受骗,构筑坚实的思想防线。

聚焦长期性、系统性,营造“不敢骗、不能骗”氛围

根据《关于深入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要求,按照“防范化解风险为主,依法稳妥打击为辅”总体思路,对全区39家养老服务机构和38家提供养老服务的场所,开展拉网式专项摸排;联合辖区派出所以及相关村(社区),走进恒大名都、凤翔花园、嘉荟新城、练湖新城,开展养老诈骗专项宣传,聚焦养老保障领域违法违规和欺诈行为,向群众解读基本养老保障出现的诈骗形式,通过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达到净化环境、震慑犯罪的目的,进一步实现源头防范,保障老年人资金安全。

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养老诈骗和打非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下一步,开发区将持续加强防范和打击力度,加强与辖区派出所联动,着力构建电信、网络养老诈骗打非的坚实堡垒,营造“不敢骗、不能骗”的社会氛围,切实提高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识别风险的能力。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