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学中医从夏季防病治病开始

核心提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围绕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提出了大力推进西医学习中医的相关举措。

本报讯(记者 溢真 通讯员 陈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围绕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提出了大力推进西医学习中医的相关举措。中医药防病治病在这个夏天将再次升温。三伏贴、治未病、食疗方、督灸、任脉灸、平衡火罐、刮痧、艾灸等一系列中药内服、中医外治方法,受到了呼吸系统疾病、年老体弱、过敏性疾病、肿瘤术后、颈肩腰腿痛、关节炎等患者的关注和追捧。

夏天防病治病专家划重点

“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天气正式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市中医院的冬病夏治“三伏贴”也开始预约。“三伏贴”属于中医外治的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在特定穴位上贴敷对应的中药,通过药物和腧穴的共同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冬病夏治”要注意:1.贴敷禁忌人群:孕妇、肺结核患者、支气管扩张患者、糖尿病患者、皮肤疮疡破溃者、阴虚内热者及皮肤易过敏者。2.药物穴位贴敷后如有局部皮肤出现瘙痒时,不要用手搔抓以防感染。敷贴4~24小时后,局部若有发痒发热,皮肤发红为正常;若皮肤出现水疱,涂烫伤膏或紫药水,敷贴24小时内患者禁用冷水洗澡,不曝晒。3.市中医院医生提醒,接受冬病夏治的人群要慎食寒凉肥甘滋腻之品,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阳气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影响治疗效果。食用大量肥甘之品,易伤脾胃,致脾胃运化失常,变生他病。4.医生提醒,冬病夏治包含了中医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建议在正规医院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症具体表现,辨证施用。

三伏贴能防这些病,兼顾调理亚健康

市中医院医生介绍,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的理论,夏季(尤其是三伏天)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阳气浮越,气血更加趋于体表,肌肤腠理开泄,此时选用穴位贴敷,药物更易渗入穴位、经络,直达脏腑,从而发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益气温阳、散寒止痛的作用,“三伏贴”就是基于这个原理。

肺系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脾胃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腹泻等;骨关节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病等;儿科疾病:小儿哮喘、小儿咳嗽、小儿过敏性鼻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妇科疾病:宫寒、痛经、盆腔炎等;治未病:免疫功能低下易感冒者、虚寒型体质者、秋冬季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者。

五类人最适合夏天调理

中医主张“以通为用,以通为补”,疏通六腑,畅达气机,升清降浊。所以一年四季中,气虚质、湿热质、痰湿质、阳虚质、阴虚质等最适合在夏季运用中药进行调理。气虚质:此类人四肢倦怠、肌肉松软、不喜运动。气虚者应以补益脾肺为主,更要慎避风邪。可进行中药调理如山药、龙眼肉、莲子等。湿热质:此类人肤色多偏黄,有“浊”而不清爽之感。调养应以健脾去湿、疏肝利胆为主。痰湿质:此类人多腰腹部肥满,肢体沉重倦怠。调养应以疏肝理气为主。阳虚质:此类人怕冷,肢体不温,经常感到背部和膝关节以下寒冷。阳虚质的人应以温补脾肾、运动健身为主。阴虚质:多为瘦小或瘦长体形的人,此类人怕热、手足心热、皮肤偏干或偏油。养生原则是养阴降火、镇静安神,以饮食调理、心神调养为主。呼吸道、胃肠道疾病等患者可穴位贴敷。

专家推荐夏天食疗方法

白胡椒公鸡汤。公鸡一只洗净切块、白胡椒9克、草果3克、高良姜3克,以上四味,再加上葱姜,一起放入罐内煮熟,放入食盐3克~5克,空腹食用。适合畏寒怕冷、虚羸少气、遇寒咳嗽、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冬天哮喘加重的人群。二姜猪肚汤。猪肚一副用醋泡去腥洗净切丝、干姜10克、高良姜10克、草果3克,以上四味,再加上葱姜,一起放入罐内煮熟,放入食盐3克~5克,空腹食用。适合胃寒腹冷、寒从中生、脾胃虚弱、饮食不化、慢性泄泻、面黄体瘦乏力者。养生之本,必资于食;救急之速,必凭于药。以上食疗方,可根据个人寒热情况使用。市中医院医生认为,由于冬病夏治的对象都是畏寒怕冷喜热的朋友,因此寒性水果是要禁止的,以免损伤脾胃。

对待“夏治”要有耐心

据悉,今年三伏天期间,我市不少医院均会陆续开展“冬病夏治”,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疾病采用不同的中医外治方法,多年来受到众多患者赞誉和肯定。医生介绍,冬病夏治有多种治疗方法,除了知名度较高的三伏贴外,还有针灸、拔罐等多种手段。关节炎患者,用针灸、拔罐效果好;脏腑虚寒的患者,用贴敷、中药内服效果更好些,只有因人而异,采取合适的调养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疗效。冬病夏治一般疗程要达到3年,效果才会好,因此患者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有的人穴位贴敷了一年觉得效果不明显,就放弃了治疗,这等于前功尽弃。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