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丰饶秀丽的扬子江畔,到高耸绵延的念青唐古拉山脚,江苏与拉萨,远隔3800公里漫漫旅途,相距3800米海拔落差,却因对口支援而紧紧相依。一代代江苏援藏人前赴后继,自海而来、向山进发,矢志改变西藏落后面貌,用青春和热血和西藏人民共同谱写了幸福之花。
授之以渔,科技援藏激发发展活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江苏援藏变“输血为造血”,变简单的资金扶贫为项目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激发西藏发展的内生动力。2019年至2022年,江苏安排援藏资金20.1亿元,其中支援拉萨市资金15.07亿元,实施援藏项目156个,一批带动效益明显的产业项目落地,受援县区城乡面貌得到显著改善。全产业链的综合性农牧示范园区——格桑塘现代农牧业产业示范园,如今能带起一条集草牛肉奶于一体的完备产业链,成功辐射带动5000多名农牧民增产增收。江苏援藏以实现西藏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出发点,聚焦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2019年以来江苏招引71个产业项目落地,实际到位资金38.45亿元,没有一个高排放、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和有安全隐患的项目。最大程度减少产业发展对西藏脆弱生态环境的破坏。
计之深远,智力援藏夯实发展底蕴。江苏援藏布局长远、放眼未来,要从根子上改变西藏、发展西藏,造福西藏。要改变西藏面貌,关键在人才、根本靠教育。在一代代援藏人的接续奋斗下,江苏在所有援藏省市中,率先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完整体系、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完整类型的全覆盖,援藏教师数量位居全国援藏省市之首。支援一所学校、辐射一片区域,成为江苏所有援藏教师共同心声。他们带去先进的教学理念,将“供氧”转变为“培养”,为西藏当地培养一批带不走的教师队伍。如今,拉萨江苏实验中学中考成绩已5年蝉联拉萨第一。江苏援藏队伍精准对接人才需求,搭建多方联动平台,三年安排智力援藏资金4559万元,开展121个项目,重点培训教育卫生、信息化、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方面紧缺人才……周到的人才培养计划,厚植出一片高素质人才成长沃土。
惠之于民,资金援藏聚焦幸福民生。江苏援藏人切实认识到,援藏的目标是彻底改变老少边穷地区的落后面貌,是根本改善西藏地区人民的生活条件,是让西藏人民切实享有国家发展的幸福红利。因此,江苏援藏始终聚焦民生、温暖民心,援藏资金超80%投入到民生领域,让援藏工作真正走进藏族百姓心里,惠及藏族百姓的生活。南京第九批对口支援墨竹工卡县工作组3年前的承诺已成为现实。眼下,一座座崭新的“溪桥”,覆盖全县8个乡镇40个行政村,惠及农牧民群众5.6万人。在达孜区扎叶巴村,一幅全域旅游图景已徐徐展开,“待项目落成后,这里的百姓就能实现家门口就业。”即将回程的镇江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组组长罗小兵说道。江苏援藏工作一批接着一批干,相信藏族人民的日子会越来越有盼头!
志之在融,文旅援藏共育友谊之花。江苏援藏始终把文化上的认同感、中华民族的大融合作为基点,在交流融通中提升藏汉兄弟情、一家亲。《跟着阿槑游拉萨》彩色绘本和“拉北环线”旅游打卡标识正式发布,吸引了众多江苏“驴友”的目光。“天边墨竹最西藏”净土产品与文化博览会上,110家西藏企业、合作社带来1080种墨竹及西藏特色商品,在金陵古城刮起一股强劲的“墨竹风”。苏藏两地共同创作、藏汉艺术家共同演绎的音乐剧《天梦》,共绘藏汉人民一家亲的美好生活!建成18家市级“青年就业见习基地”,完成见习300人次;连续3年举办拉萨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扶持32个项目投入106万元;“筑梦起航行动”,让青少年在追梦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组织50名学生、25名青年代表赴江苏交流,播撒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一代代江苏援藏人就是以这个朴素的兄弟情感,心怀祖国的壮美河山。他们缺氧不缺精神,让“格桑之花”在西藏绚丽绽放。(高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