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是第32个全国土地日,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全国土地日是宣传我国土地资源国情国策、引导社会关注土地资源保护利用、牢固树立耕地保护意识的重要平台。我们要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坚定不移地实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让金色种子在希望的土地上种出“百姓好日子”。
强“意识”,舞好粮食安全“指挥棒”,让饭碗装满“中国粮”。“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消费量大,人均耕地少,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不管形势如何变化,中国人的饭碗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持续提升粮食产能,优化种植结构,坚决守住大国粮仓,让“中国饭碗”装满“中国粮食”。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这些重要论述,传递出耕地红线决不能逾越的强烈信号,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世情国情农情的深刻洞察,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遵循。意识是行动的基础,我们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粮食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农耕的重要性,统筹划定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完成耕地保有量和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舞好粮食安全“指挥棒”。
严“措施”,当好耕地保护“监督员”,让制度扎牢“铁篱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的特殊保护制度,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始终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只有守住今天的耕地,才能保住明天的饭碗。如果没有耕地,没有不断优化的耕地资源做支撑,“中国饭碗”装满“中国粮食”自然无从谈起。耕地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须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严格管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用实际行动保证“农田就是农田”“农田必须是良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兴“科技”,树好智慧农业“风向标”,让农民挑上“金扁担”。科技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是走出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的助推器。要守住耕地红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好,打造农田升级版,让更多的望天田变成吨粮田,要把农田水利搞上去,把现代农业、智慧农业、农业机械等技术装备水平提上来,把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建设好,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严守耕地红线,这个红线,不仅是数量上的,也是质量上的,改善耕地质量是关键。要推行保护性耕作,让地越种越肥。保护黑土地,要从保护性耕作开始。要解决好水土流失加剧、农田地力下降、土壤严重退化等问题,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从而促进耕地用养结合,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智慧发展。要广泛推广物联网、自动化、人工智能赋能田间地头,让农民挑上“金扁担”,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陈宝泉/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