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俭”料,寻常烟火气溢满“幸福甜”
——记2022年度丹阳市“最美家庭”陈彦琪家庭
陈彦琪(左一)和公婆在家动手制作面点。
本报记者 云莹 尹媛 通讯员 云宣 袁建芬
“自从有了孩子,手机内存大部分都贡献给她了。你看我的手机相册,随便一翻全是她,而且每一张都是笑着的。”“90后”的陈彦琪是我市横塘中心幼儿园的教科室主任,成为幼师已12年,去年刚刚升级为一名妈妈,谈及不足一周的女儿,原本就亲和力十足的她眉眼间堆满了化不开的温柔甜蜜。陈彦琪说,女儿能呈现出如今这爱笑讨喜的模样,全赖于家中诸位的呵护。
陈彦琪口中的呵护,与纵容溺爱无关,而是源于一家人温暖互信、默契配合。
与其他同龄人相比,陈彦琪和丈夫陈肇杰的相识相恋少了些快节奏的浪漫,却多了难得的朴实真挚。俩人虽同为独生子女,但丝毫没有被娇养而成的自私傲慢,父母的言传身教让他们懂得互敬互爱,更知如何让寻常安宁的生活平添幸福味儿。陈彦琪婚后一直和公婆住在一起,日子一天天过去,四口之家变五口之家,她不仅从未被许多人头痛无措的“婆媳矛盾”困扰,就连最常见的“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烦扰也几乎没有。“我公婆都是很好的人,包容性也很强,再加上我们一家人三观也相合,从来没有急过眼红过脸。”陈彦琪说,若要深究这令人艳羡的和乐个中缘由,“勤俭持家”的共识“功不可没”。
作为上世纪60年代生人,陈彦琪的公婆经历过生活不富足时期,虽经辛苦打拼有所积淀,却也养成了克勤克俭的习惯。公公陈小川在工作岗位任劳任怨,即便收入尚可,也从不贪图享乐,一年里有300多天身着工作服;婆婆祝冬英勤勤恳恳持家有方,无论是自找活计还是帮他人忙,总是颇受赞赏的那个。“我公婆十分勤俭,没有任何奢侈费钱的爱好,日常除了在家带娃,就是周末回乡看老人、种菜。他俩动手能力也非常强,难得的空闲时间都会在家亲手做各种吃食,尤其是各种面点和精致小吃,完全不输外面多数商家,这也间接为我们省下不少外食的钱。”在陈彦琪看来,公婆的节俭绝非抠搜,而是恰到好处地物善其用。“他们不攀比不浪费,真正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不过,在面对家人一些需求时,他们绝不犹豫。”前些时候,陈彦琪夫妇和公婆一同回乡下看爷爷奶奶,无意中老人说起身体略有不适,第二天一早,公婆就联系了医院带着二老做了仔细检查。“不仅仅是对老人,平日里我们和孩子有缺、有需,公婆也是二话不说就默默添置了。”让陈彦琪颇为感动的是,在她生下女儿前,年近花甲的祝冬英还特意去自学了婴幼儿饮食营养、日常护理、抚触等课程,并顺利考到了“育婴师证”。孙女出生后,祝冬英照料起来得心应手。
尽管“两代人之间有代沟”是常态,但陈彦琪一家以勤俭二字作黏合剂,长辈慈爱、小辈孝顺,着实是令人艳羡的和谐融洽一家。在这个五口之家,墙上有陈彦琪亲手画的装饰画、绣的刺绣,阳台有各式葱蒜“盆景”,冰箱里有老两口自制的点心,随处可寻颇有些年头但依然好用的老物件……对于这般“省”出来的幸福自在生活,他们乐在其中。
“可能是从小受父母影响,我和老公也算是同龄人里的‘异类’,吃穿用度都无所追求,更没什么‘烧钱’的喜好。”陈彦琪说,回想这么多年来,自个儿花费最贵的就是乐器和颜料。“我记得二十多年前我上幼儿园时,因为被老师选拔为练古筝的苗子,家里好一番商量,最终听了外公的建议让我学,然后花了好几百给我买了古筝。再后来大了,古筝旧了,换的新筝还是学艺的妹妹淘汰下来的。而且,那时候为了省下弹筝的指甲钱,我练习时都不戴甲,只有上课才戴。至于颜料,也是因为所学需要,后来工作后也缺不得,对我来说是一笔省不得的大花销。”陈彦琪笑言,丈夫陈肇杰和自己都不爱名包名表,就连孩子的吃穿也多是“自给自足”。“女儿快满周岁了,但与其他家的‘吞金兽’相比,她可太省钱了,衣服很多都是亲戚朋友给的,溶豆、米饼、磨牙棒等辅食则是婆婆和我亲手做的,就连前些日子她出了些热疹,也由婆婆去乡下寻了金银花、艾草等给泡澡泡好了。”
对陈彦琪一家而言,保持家庭和睦轻而易举,若要分享其中秘诀,将心比心互相包容尤为重要。长辈对小辈悉心照料,小辈对长辈体贴关心,即便是偶有理念不同、意见相左的时候,一家人总能找到最舒适的平衡点,无需做对错争论即可达成统一。“就比如对女儿的教育,虽说婆婆是‘持证照料’,对诸多科学育儿理念也熟稔于心,可在生活实际中,爷爷奶奶总是更轻易向孙辈‘妥协’。但只要我坚持,且道明了理由依据,公婆即使心有不忍也会按照我说的来。”陈彦琪也遥想过女儿再大些时的情景,或许一家人会面临更多不可预知的挑战,但她坚信,凭着互信默契,专属他们的“幸福甜”将满溢每一个寻常日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