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报道
医生主动留手机号小细节暖了患者心
本报讯(记者 马骏 通讯员 王凝)一个手机号码,一句“有事随时联系”,医患之间瞬间就有了人性的温度。昨日,本报“民生·最关注”版面刊发了《给患者留手机号码,他坚持了16年》一文,报道了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盛延生多年来坚持为患者留个人手机号码一事。在盛延生看来,这是一件小事,但在患者眼里,他的这一举动让人感动。患者不仅可以少跑路,还可以随时咨询,方便很多。
与盛延生一样,很多医生也在以相似的做法默默地为患者服务。从医近10年的解鑫是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医生。这几年,解鑫总习惯将他的微信留给患者。“口腔疾病往往是急症。”解鑫说,“患者出现口腔问题时,可以通过微信和我联系,而我可以进行线上指导。如果患者情况比较严重,即使下班时间,我也会建议患者到医院就医,随即我也会赶到医院。”解鑫觉得,做医生得将心比心,对于那些牙齿疼痛的患者,解鑫总是感同身受。现在,解鑫的微信通讯录里,有三分之一都是他的患者。
在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医学影像科,几名医护人员建起的微信群也一直在为患者提供便利。从最初的一个群、几十名患者,到现在的两个群、超过七百名患者。除了本地患者外,群里还有不少来自周边城市的患者,有一些甚至来自北京、新疆等地。
近年来,各地“医闹”事件时常见诸报端。在我市,医患矛盾也时有发生。而这些医务人员的贴心做法就如同穿透医患关系乌云的一缕阳光。医生与患者理应结伴而行、相互扶持。医生不仅要有医术,还得有心术,去更多地理解病人;而患者也要理解和尊重医生,释放善意和信任。只有双方缔结了互信与理解的精神纽带,才能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