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琴芳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15岁将笄之年的生日,贾母为其大办,让王熙凤在园中搭建戏台,定了一班新出小戏。唱罢,王熙凤见众戏子中有个小旦长得跟林黛玉格外相像,便心生一计,有意要调侃一下林黛玉,于是她就说:“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众人心知肚明,都不肯说,唯有史湘云心直口快,接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林黛玉看了一眼宝玉,便立刻恼了。
这是我看《红楼梦》至今记得最清楚的画面。正应了那句话:“一句话把人说得跳起来。”不得不佩服曹先生的神来之笔。
再来说说生活中吧,记得年少时有一次放学后,我照旧去田里割草喂羊,那时候乡野田间都是孩子,我和同伴正在田埂上寻找着鲜嫩的青草,村口桥上也来了三两个村子里的男孩子,可能是孩子间特有的一种逗趣方式吧,我就听到他们中的一个朝我们喊道:“你们在干吗?那些草不许割。”我们并不想搭理他们。“毛××,毛××,毛××!”他们便连续地喊我父亲的名字,大声地挑衅地喊。以至于我现在回想起来都不知道是为什么,于是我一股怒气冲上心头,站起身来,就把手中的镰刀朝他们扔了过去……
年少不知轻重的我丝毫没有考虑后果的严重性,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的我,大概在心里觉得被直呼父母亲的姓名,是一种大不敬的表现。正因如此,对方才成功地挑起来我的所有情绪,让我忍无可忍。当然,也让我当天回家就被母亲罚跪在茅草屋里,母亲用镰刀柄狠狠地抽我,从我的屁股到小腿部分全部是青紫色。(所幸,对方只是额头破了,没有伤到眼睛)
这是一场由一句话挑起来的事故,我至今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而我,自那以后也压了自己许多的坏脾气,收敛了我锋利的棱角,变得沉稳起来。
纵观文学作品中或生活中,不难发现:把人说得跳起来的那句话,似乎震撼力更强,更有影响力。一如我们读过很多作品,其中悲剧的震撼力更胜一筹一样。也许无论是激人跳起来的话语,还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打破的悲剧,都是因为违背了人的意愿,破坏了你的幻想,毁了你的心情,所以更值得让人不断地回味,不断地思考,甚至代入自己。以此让情感得到一次很好的宣泄。
所以被史湘云笑着说像戏子的林黛玉,借生气之际向宝玉宣泄了一下心中的小性子,虽然这件事中宝玉不曾言,也不曾笑,但他是林黛玉爱的对象啊。
最后当林黛玉听到他在史湘云面前说出“林妹妹何曾会说这种混账话”后便立刻不闹了,因为她知道了宝玉对她的心思了,情感宣泄了心意收到了,哪还有再闹的理由呢?所谓恼也是因一句话,不恼也是因你的一句话。语言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了吧。
如果一句说得人跳起来的话会促人成长,那么,瞧,一句说得人笑起来的话,便是能让人在岁月里的温柔和美闪着光。
跟女儿聊天,她总会笑谈起以前的老师,每次她都会说到小学时的一位数学老师,她说:“他好凶,凶巴巴的,还用方言骂我们,我一开始是挺讨厌他的,可是有一次考试没考好,我正战战兢兢地去讲台上拿试卷时,他却冲着我轻声地说:‘老师相信你,你不是这个水平,下次肯定能考满分的,加油啊!’”
“妈妈,你知道吗?我当时心里就乐开了花,没想到如此严肃的老师原来是很好的,并不可怕的。”时至今日只要提起来这件事情,女儿都会笑靥如花:“不怕数学,可能就是从那一刻开始的吧。”原来美好的话语就如同给干渴的心灵洒下的甘露,不亚于雪中送炭的温暖。
不只是孩子需要这样的话语,在生活中经历着诸事繁杂的我们,更需要。在失意的时候收获一句鼓励的话语,让我们笑起来;在骄傲浮躁的时候,有人提醒一句敲警钟的话语,让我们哪怕跳起来,而后却也能沉思、积淀、成长了自己,该有多好。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愿我们能用自己的“良言三冬暖”的“爱语”结善缘;身边又不缺乏“恶语六月寒”的真心朋友。那么,我们大概就算得上这世界上最有福的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