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谢超) “再有一个月,等稻米加工设备全部安装、调试结束,农牧循环就真正串成了链。”近日,在江苏康乐农牧有限公司300亩核心农牧循环种植基地,公司负责人李卫东边走边向记者介绍。
李卫东所说的农牧循环工程,是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的一种“生态循环、种养结合”发展模式,能够辐射带动周边3000亩水稻实现绿色生态种植。该项目通过将生猪养殖基地的粪污进行厌氧发酵,然后将完成固液分离的沼液沼渣还田,从而改变农田施肥方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依托现代物联网技术,集成稻田气象一体化检测、墒情苗情虫情灾情预报、节水灌溉等智能化管理系统,我们实现了稻田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智能分析、预警、联动控制等多种功能,能够帮助我们及时进行农事安排、农机调配、植保等活动,实现增产增效。”李卫东说。
作为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农业农村部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康乐公司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用于数字化生猪养殖的应用与推广,目前已实现生猪养殖全程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人员通过移动终端便能监测猪舍内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猪群密度、均一度以及设备运行状况,对异常现象进行报警处理,实行远程控制。“机械化、智能化设备延伸了产业链,让生产效率更高了。”李卫东介绍,原先每养1万头猪需要16人,而现在只需2人,生产效率提高了8倍。
机械化、智能化加快了农机农艺的深度融合,使农业生产跑出了“加速度”。走进位于司徒镇屯甸村的雨禾家庭农场,入眼便是满满的“科技范”:从增氧机无人化管理、按需增氧,到投料机根据水质、气象参数进行智能精准投饵,智慧渔业让农场负责人茅建俊享受到了从塘边、栏舍到“指尖”变革带来的便利。
“张师傅,三号塘口水体溶氧低于7.5,赶紧调水增氧。”茅建俊在手机上收到物联网大数据平台预警信息后,立刻发出了指令。
作为我市青虾产业推广体系基地,近年来,雨禾家庭农场搭建起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工作人员在手机端就能看到塘口的实时数据变化。“过去,基地监测水质变化,要拿着pH试纸、溶氧探测仪,一个个塘口跑。如今每个塘口安装了物联网传感探测设备,在手机上就能实时看到水质、土壤一系列数据变化,及时作出应对,工作效率提高了,产量也提高了。”茅建俊说。
传统的温室大棚连上互联网,瓜果种植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司徒镇恒青生态园的智慧化管理温室大棚系统,让人眼前一亮。“这是一种具有环境调控功能,用于抵御不良气候条件的农业设施。”恒青生态园负责人毛丹告诉记者,智慧化管理系统可以较好地控制大棚内部的温度、湿度、光照、养分等各项生长要素,从而达到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的目的,实现集约化、商品化、产业化生产。
全程机械化生产、智能化管理系统,正慢慢成为现代农业的标配,成为农户们的好帮手。放眼司徒大地,早已蓄满了科技的力量。无论是单个的农业机械产品,还是农业智能化系统和平台,早已让农业生产跑出了“加速度”,从而推动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让乡村振兴步入“快车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