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周建群义务为村民修水电。记者 陈静 通讯员 开宣 摄
本报记者 陈静 通讯员 开宣
在开发区华甸社区的周家村,水电工周建群是个“名人”。村子里,谁家的水管堵塞了,谁家的电路出了问题,只要一个电话,周建群总会上门来帮忙。在周建群看来,能够为村里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是让他感到骄傲和幸福的事情。
“群群”是周家村人对周建群的亲切称谓。周建群今年47岁,但在周家村里,仍是个晚辈。这些年,村子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就业谋生了,全村百余户住户里,除了租户,绝大多数本地住户都是中老年人。十多年来,周建群如同“及时雨”一般的存在,给周家村人吃了一颗定心丸。“有事找‘群群’”成了很多村民的习惯。对周家村人来说,周建群是可信任的存在、可依赖的存在。说起周建群,村民们总会竖起大拇指。
周建群义务帮助村民是从十多年前开始的。“我记得最初是在一个寒冬,一位村民因家中的水表冻坏了来找我帮忙,当天我已经连续修了20多处水表,身体很疲惫,但我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求。”周建群回忆道,那个冬天特别冷,又适逢夜晚,在工作过程中,他的一双手被冻得通红。当天,那位村民还执意给了周建群一包20元的香烟,算是表达一份感谢。“多年的邻居,给钱的话太见外了。说真的,如果不是那位村民坚持,那包香烟我也不会收的。”周建群说,此后,村子里谁家水电出了问题,都会向他寻求帮助,平均每个月至少有两三回。但这些年来,周建群没有因为帮忙而收过一分钱。
在物业公司工程部工作的周建群平时工作十分忙碌,加班是家常便饭。但回到家,家中的“通讯员”会立马将邻居的求助信息转告给周建群。这“通讯员”不是别人,正是周建群的母亲。周建群说,这些年,他选择义务帮助村民,很大程度是受了父母的影响。“我的父母平时都很乐于帮助人,尤其我的母亲是个热心肠。”周建群说,平日里,村民们有事找他,会给他打电话,但一些年纪大的村民习惯找他的母亲,让她代为转告。
周建群的母亲为儿子的热心感到骄傲,但他的妻子很是心疼。水电问题频发的时候一般是严寒酷暑,而且维修起来往往比较费时间。有好几回,他都是半夜一两点才忙完。“我的本职工作就经常会加班,回家之后还得再出门去帮助村民,我妻子有时候会埋怨几句,其实我明白,她那是心疼我,想让我多点时间休息。”
水电工作不仅累,还有“味儿”。今年上半年,村里一户人家水管堵塞,周建群被喊去帮忙。结果竟然在水管里清出一块粪便,那户人家一个劲地向周建群道歉,觉得很不好意思,反倒是周建群不停地安慰对方。周建群用洗衣液、洗衣粉洗了三四次,手上依然留有异味,可听着那户人家不停地道谢、道歉,他觉得,这份付出是值得的。
不久前,村里的一位村民要去外地帮忙照看孙子,临走前,特意将家里的钥匙及家中几间租户的钥匙交到了周建群手中,并嘱托他,家里以后要是水电上出了问题,就靠他帮忙了。当周建群接过钥匙的时候,感觉到了一份沉甸甸的信任,这让他很感动。
十多年来坚持在村子里做义务维修工,是什么给了周建群动力呢?在周建群看来,最主要的便是自己有一颗热衷为家乡奉献的心。周建群有时会想,自己学历不高,也没什么大本事,能用自己所学的一点技能为乡亲们做点事,是他最大的心愿。他时刻记得雷锋同志说过的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