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竹生
一棵树的生长经历树苗小树大树的过程,要吸收水分养分,从根植、发芽、出枝到根深蒂固枝繁叶茂,长成参天大树。
一个人的成长经历牙牙学语少不更事羽翼渐丰的过程,从进学堂进职场进社会,要学知识学本领,成为家之顶梁支柱国之栋梁之材。
无论是顶梁还是栋梁,都要有高度,有硬度,有强度,担得起,顶得住,扛得牢。
这应该是人才培养的一个最基本要求,可是经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异化,在现实的应试教育中,栋梁之材变成了敲门之砖。知识变成分数,能力变成应试,学霸考霸成为万人追捧的考场上的英雄。学校在升学率上内卷,教师在均分上内卷,家长在名次上内卷,鸡娃在学校学习社会补习和家长打鸡血三瓣粽叶的紧紧裹挟下被内卷。
鸡娃被卷成了苦娃,根本原因是把教育功利化了。
知识可以以分数体现衡量,但是分数不完全代表知识,更不完全代表能力。一斤米面多少钱都搞不清楚,分数再高也不是知识全面的学生。再多的知识如果不伴生见识,再高的学历如果不具备阅历经历,不能转化为能力,都是纸上功夫终觉浅。
吕叔湘曾经告诫后生放开眼孔读书,放开眼孔就是开阔眼界,这样读书就既包含书本之书,也包含书外之书。
书外之书就是见识。
历史的、自然的、人文的、社会的、百科的,看了解了多少,更重要的是有多少是形成了常识的。
本乡本土的风土人情、风景名胜、风物人物,见识了多少?一个小学生、一个初中生、一个中学生,去过了多少个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展览馆、民俗馆、名人故居、名人纪念馆、红色纪念馆?足迹所到的方圆半径是100里500里1000里?学校有什么游学的规划?家长有什么游览的计划?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二十岁以后,开始在蜀中漫游,曾登峨眉、青城诸名山。杜甫二十岁开始了为时十年,行路万里的“壮游”。他先南游吴越,过长江,下洞庭;后北游齐赵,沿黄河,上泰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多大眼界就有多大胸怀,有多大胸怀就要多大志向,有多大志向就有多大追求,有多大追求就要多大努力,有多大努力就要多大成功。假如李白没有到过庐山,杜甫如果没有登临过泰山,他们笔下会喷涌出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吗?一个想胸怀大志,奋发有为的青少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弱冠之年尚未走出百里之外,不知天之高地之厚水之阔路之长,哪来的见识?井底之见?
见了,识了,见多识广,拓展了双脚的功能,行至千里之外万里之遥,还不够,还需要实践,锻炼他们的双手,相比于双脚,双手才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双翅。
让人生的这双翅膀强壮有力,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解放双手。
如何解放?要搞清楚这双手是用来干什么的?不是用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是用来伸手向父母索取的,不是用来摆手拒绝,这也不会那也不会,这也不干,那也不干的,不是单纯用来写作业,做题目的。这双手是用来劳动实践的,是用来锻炼成长的,是用来发明创造的,是用来擒获理想的。
劳动,使双手勤快起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于古于今,都是懒人。唯有手勤,才能人勤。通过劳动体会劳动者的艰辛和价值,体验劳动的成果,去掉身上的娇骄二字,学会生活自理的基本的家务劳动。
实践,使双手灵巧起来。熟能生巧,巧从何来?多学多练,自我摸索,自我实践。一次次地去练,从提心吊胆到放开手脚,从笨手笨脚到心灵手巧,从愿做事到会做事,不再是小事不会做大事做不来的人。
磨炼,使双手厚实起来。真正的劳动者日复一日地辛勤劳动已经给他们授予了劳动的勋章,那就是肩膀和手指上的厚厚老茧。在劳动中磨砺,在汗水中淬火,烙上劳动者成长成熟的印记,锻炼意志和能力。
创造,使双手强大起来。在劳动中实践锻炼,在实践锻炼中强大,业务是好手,技术是能手,行业是高手,攻关是强手。这是有本事的双手,这是劳动模范无比自豪的双手,这是大国工匠价值连城的双手。
收获,使双手飞舞起来。什么样的人可以赢得人生赢得未来?什么样的手可以抓住机遇,创造价值?那一定是具有人生视野、时代视野、国际视野的人,一定是那一双会劳动会创造会带着人生飞舞的双手。
当我看到一些学校带着学生走向实践基地,走向红色基地,走向生态农庄;当我看到媒体的一些小记者走向工厂、社区、农村;一些父母带着孩子走向灶台、走向舞台、走向实验台,我都会在想,是该这样走,这就走对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