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李鹏峰正在为梨树疏花。记者 马骏 姜康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姜康 通讯员 崔晨灏
春风拂绿过,梨花压枝繁。近段时间,随着气温上升,位于访仙镇永丰村的近千亩梨树迎来了梨花盛开期。千树万树的梨花竞相开放,花瓣晶莹白润,开满枝头,不仅给春天带来了生机,更为村民们增收致富带来了活力。
“现在正是梨花的盛开期,特别美,花期大约有15天。每年这个时候,都有不少市民来我的梨园里转一转,拍摄照片和视频,感受春光。”今年46岁的李鹏峰是这片梨园的负责人,最近,经常有游客慕名走进他的梨园赏花游玩,“到了7月上旬至8月底,那是收获的季节,梨树纷纷结果,届时既可赏景又可吃梨,别有一番风味。”
别看李鹏峰现在说起梨树种植头头是道,7年前,他还是个种植梨树的“门外汉”。一次偶然的机会,李鹏峰结识了一位来自安徽宿州砀山的梨树种植户,“他告诉我,因为常州的水土气候适合种植梨树,就在那里承包了土地种植梨树。”
既然常州适合种植,那丹阳是不是也适合种植呢?这个问题困扰着李鹏峰,也燃起了他心中想要种植梨树的热情。此后,李鹏峰到全国各地考察,浙江、山东、安徽……哪里的梨树种植有名气,他就去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这让他在种植梨树的过程中,不断取长补短。
“你看,我种的梨树和很多地方的梨树是不同的。”走在梨园,李鹏峰一边查看梨树情况,一边向记者介绍,“我们通过控制梨树的高度以及树形,让梨树可以最大程度地接受光照,这样就能尽量让每一个梨子都香甜可口。而要实现彻底改变树形的目标,大概需要8至10年的时间,而今年才第6年。”
回报往往和付出是成正比的,这一点,李鹏峰十分清楚。自从走上梨树种植这条路以来,李鹏峰对这片梨园的投入可以说是不计成本。“从7年前到现在,每年我都会对梨园的土地进行大量施肥。”李鹏峰说,“我们梨园的用药量大约是其他梨园的三分之一,而化学肥料是其他地方的十分之一。关键的有机肥在我们这里被大量使用,每亩每年大约要施5吨有机肥,这笔投入是很大的。”
除了施肥,李鹏峰的梨园里还使用了大量机械设备,这同样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别看我们的梨园规模这么大,平时只需要4名工人就可以维持日常工作,这是机械化带来的便利,也是以后的趋势。”李鹏峰说道。
能如此不计时间、不计成本,是因为李鹏峰对他种植的梨有着较高的信心和期许。“目前,在镇江范围内,我们是做得比较好的。接下来,我的目标是让我种植的梨成为沪宁线上比较有名气的。”李鹏峰说。
在种植梨树的致富路上,李鹏峰还带领着同村人一起走。“我们梨园虽然平时对用工的需求不高,但在每年的采摘期,我们需要100多名工人采摘,那时候,我们村的很多村民都会来,每人每天可以挣到100元。采摘期一般在10天左右,一个采摘期结束,每人可以获得1000元左右的收入。”李鹏峰说。同时,他还组织周边村民将无法销售以及存在瑕疵的畸形果“变废为宝”,制成梨膏,拓宽销路,让当地老百姓的腰包实实在在地鼓起来。
近年来,疫情对各行各业都或多或少带来了一些影响。“之前,我们梨园的产量不算特别高。去年我们梨园产了50万斤梨,在本地销售一空,今年预计产量为100万斤。”产量越来越高,销售渠道也越来越重要,李鹏峰表示,“今年,我就有些担心疫情会对销售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消除疫情可能带来的影响,接下来,李鹏峰将开拓网上销售渠道,通过抖音短视频等把他的梨销往更多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