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溢真 通讯员 陈浩)3月21日是第22个世界睡眠日,今年睡眠日中国的主题为“良好睡眠,健康同行”。奥密克戎变异株等新冠病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疫情带来的不安和焦虑面前,稳住心神,保持良好睡眠,提升自身免疫力,筑牢抗击病毒的防线,是丹阳市民迫切需要重视的事情。许多人宅家时间长了,反而睡不好了,市民又该如何应对呢?
心理问题造成睡不着
目前,国内多地陆续出现新冠肺炎感染病例,面对异常严峻的新冠疫情,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许多人都出现了睡不好,睡不着,甚至是焦虑恐惧抑郁的情绪。丹阳市精防院副院长、精神卫生专科医生谭国华表示,越来越多的人由于健康问题、居家隔离、社交距离等因素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轻则困惑、愤怒,甚至出现抑郁、焦虑、失眠和急性应激的症状。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1)睡眠障碍:很多人因为疫情打乱了原有的生活节奏,个人生物钟发生变化,睡眠节律紊乱,导致睡眠质量变差。(2)焦虑、疑病、恐慌:表现为对患病过分的担心,总担心自己是否感染了病毒,因此可能带来一些行为的问题,比如过分的消毒和清洗。(3)抑郁情绪:一部人因为疫情给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从而出现了情绪低落,甚至消极、悲观、绝望的情绪,体会不到乐趣,这些症状可能是“抑郁症”的信号,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睡眠障碍让你睡不好
我市心理救助与咨询中心赵平平老师受访时指出,“生物钟”与外部环境要求不同步是比较常见的睡眠障碍,它包含多种疾病。如,倒班睡眠障碍,是指个体工作时间与社会常规的工作时间不一致,从而导致失眠及过多的日间思睡,常见于夜间工作或不定期轮班的人群,这种病症是较典型的“现代病”。另一种是睡眠时相提前和延迟综合征。主要是指睡眠的时间带向前或向后大幅度偏移并且固定所引起的疾病。入睡与觉醒时间较传统或期望的作息时间因防疫工作或社会活动睡眠不能正常。还有就是不规则睡眠,这种患者每天睡眠的时间总量在正常的范围内,但睡眠觉醒周期无规律,有时夜里会经常醒来,睡意来袭的时间也没有规律性,白天有时会不时地小睡一阵。这是一种入睡、醒来时间都不固定的睡眠障碍。
积极调适居家睡好觉
针对新冠疫情期间的心理问题,市人民医院失眠专科医生提醒大家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调适:1.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每天同一时间起床,避免边玩手机边睡眠,避免晚上不睡白天补觉。要制造睡眠动力,日间尽量少卧床、午睡时间不宜长,白天保持一定的有氧运动。2.合理的安排活动。有规律进行体育锻炼,睡前一小时不做容易引起兴奋的脑力劳动或看容易引起兴奋的书籍和影视节目,睡前不进行体育运动,可以选择听舒缓的音乐,结合适当的呼吸和肌肉放松练习。3.积极地投入到眼下的重要事情,哪怕是娱乐活动,也要全身心地投入,从中寻找乐趣,发现意义,看到力量与能量。4.寻求医生帮助。如果睡眠持续不好,通过以上方法不能改善,可以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