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备耕时节,农场主种粮有期盼

核心提示: 连日来,在广袤的田野上,我市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围绕抓好春季农业生产,抢抓农时积极进行麦油追肥、除草、清沟……田间地头是一派忙碌的春管景象。记者在乡村走访时,了解了他们春耕备耕的情况,同时也记录下农场主对当前推进粮食生产的期盼。

土地流转出现“恶性竞争” 新生代农机手面临“断层”

春耕备耕时节,农场主种粮有期盼

图为我市小麦春季田管现场,农用无人机在进行小麦施肥作业

本报讯(记者 须俊 通讯员 才兴)节气不等人,春日胜黄金。连日来,在广袤的田野上,我市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围绕抓好春季农业生产,抢抓农时积极进行麦油追肥、除草、清沟……田间地头是一派忙碌的春管景象。记者在乡村走访时,了解了他们春耕备耕的情况,同时也记录下农场主对当前推进粮食生产的期盼。

一盼农村土地流转更加规范。珥陵、延陵、陵口等不少镇(区)的家庭农场主反映,现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出现了恶性竞争,让真正想种粮、种好粮的家庭农场或种粮大户,在承包期结束后重新续包时拿不到流转土地而进退两难、揪心不已,这已成为困扰他们产业发展的一大“心病”。

延陵镇大吕村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常昊家庭农场的种粮能手鞠金元直言:以前,土地流转是村组召开村民会议进行发包,承包人面向的是讲诚信、善经营、会种粮的农民。“但这两年土地流转进入乡镇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后,由于该平台没有设立准入条件,导致现在的土地流转出现了恶性竞争,有的外地竞争者在恶意抬高土地价格后,并不是用以自己种粮,而是从中转手,赚取每亩50元的差价;有的即使高价竞争后获取承包地,一旦遇到种粮效益不好就中途‘跑路’;而本地一些家庭农场在投资全套机械设备后,却因没有土地续包而骑虎难下,有的农场主为赌一口气,明知在租金大幅提高的情况下种粮收益甚微,也只能硬着头皮高价抢夺回来。”

鞠金元认为,这种恶性竞争的结果,对粮食生产也带来了隐忧。这几年,种粮的综合成本大幅上涨,再加上气候影响和市场粮价波动等原因,粮食种植的效益已在下滑,种粮要有利可图,重在走节本增效之路。如果土地流转价格过高,种粮的利润就很难保证,也势必影响农场主的种粮积极性。为此,他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报名参加土地流转交易平台的竞争人,能从诚信、资格等条件方面适当提高准入门槛,同时优先向所在地的家庭农场或种粮大户倾斜。让那些真正想种粮、会种粮、善经营的家庭农场主和其他愿意投身粮食生产的人,通过规范的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得以稳健发展,使之成为推进粮食集约化、规模化种植、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职业粮农。

二盼培育更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春耕备耕,农机先行。近年来,得益于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我市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纷纷投资购买各类先进农机设备。在我市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的库房内,各种农机装备可谓应有尽有,粮食生产从耕作、种植、植保、收获、烘干已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但本地会驾驶、能操作的合适农机手很难找到。

珥陵镇一位陈姓农场主说,每年稻麦耕种、收获之际,农机手从事农田耕种、收获、插秧等活儿,只有一到两个月时间。由于作业时间短、农田操作辛苦,本地农村青年无人肯学农机操作技术,大多选择进厂上班或外出打工,而我市现有农机手大多年龄老化,基本上是六十多岁的农民,年纪最大已超过70岁,他们在田间作业时精力不济,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耕地、插秧的农机服务量也达不到应有数量。他只能花高价到安徽等地雇请农机手。延陵常亮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坦言,以前,农机手驾驶农机作业的日工资报酬是200元~250元,现在工价已翻了一倍,却仍然面临农机手短缺的问题。因此,找寻合适的农机手从事农机的高效安全作业,已成为如今春耕期间农场主们颇为犯愁的事。

如何解决本地农机手断层问题?吕城镇姜爱芬家庭农场主姜爱芬提出以下建议:一方面可以对回乡务农的农二代、新生代农场主加强农机实用技能培训,通过政策扶持,让他们积极参与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全方位参与农机服务;另一方面,市、镇两级要引导那些农田承包规模在三五十亩的小型种粮户,加入本地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中来,让其通过做好农机社会化服务文章拓展增收渠道,从而解决农机手后继乏人问题。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