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欣
“留守儿童”,一个总能引起人们关注、牵动无数人神经的字眼。而农村留守儿童“手机瘾”问题,近日再次被推上了热搜。
过去,“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现象在乡村已经不多见了。手机取代了孩子们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成了孩子们少有的精神寄托。“双减”政策以来,本该有丰富的课余活动促进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但客观上部分农村仍然缺乏专业的老师开展相关活动。
其实从根源上讲,孩子们缺少陪伴是主要原因。有专家建言:“要真正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就要让他们不再留守,让他们跟父母在一起。”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只能被迫采用“隔代管理”或“上代管理”的监护方式,许多时候缺乏心灵的沟通、道德行为上的引导,这种天然的“鸿沟”久而久之使孩子产生性格内向、自卑心理、孤独无靠之感。而手机恰恰成了少有的“玩伴”,瞬时的快感满足了孩子们心灵深处的缺失。面对“亲情饥渴”,这种恶性循环无疑伤害了孩子们,将他们的童年牢牢锁在了手机里无法自拔。
“手机瘾”伤害不容忽视。最直接的伤害当属视力下降等一些健康问题。其次,在无约束的状态下,手机内容难免涉及暴力、色情内容,还会潜移默化影响低龄儿童,有潜在的社会风险。在互联网背景下,对自制力不强的未成年人来说,长期浸淫其中还会让他们信息视野越来越窄。
要知道,“手机瘾”问题,只是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个缩影,解决此问题决不能“快刀斩乱麻”,理应落到细微处、实处,从留守儿童的角度看待问题成因,让爱抚之手伸向乡村留守的每个角落。首先,留住父母是关键,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在保证新农村提供合适的就业、医疗等条件基础上,优化人口管理制度,再进一步敦促家长履行教子职责。另外从教育角度着手,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强乡村学校文体教育。互联网企业要履行好职责,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让更多儿童能够免于网瘾的伤害。
说一千,道一万,留守儿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群体,某种程度上讲,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关乎社会稳定、人民福祉。让孩子们回归健康,充满童真的生活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呼吁各方:“让我们共同携手,打破锁在屏幕里的童年,还孩子童真与微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