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虎年春节 民俗专家话年俗

核心提示: 有关春节,都有哪些有趣的民俗故事呢?记者采访了我市民俗专家韩梦庆老先生,听他说一说有关年俗的故事。

 

郑静剪纸作品《福虎迎门》。

记者 陈晓玲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元日”,中国人俗称“过年”和“新年”。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廿三、廿四的祭灶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初一为高潮。春节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有关春节,都有哪些有趣的民俗故事呢?记者采访了我市民俗专家韩梦庆老先生,听他说一说有关年俗的故事。

韩梦庆表示,有一些春节习俗,无论社会如何变迁、时代如何发展,都没有改变。比如拜年、压岁钱以及贴春联。“春节期间,出门便称为拜年。”韩梦庆说,“春节里出门在外,大家见了面不能不作声,即便是陌生人之间也要相互打招呼拜年,说一两句吉利话。人与人之间更是忌讳说脏话、吵架。”

对于孩子们来说,春节往往有两件开心事,一是新衣服,二是压岁钱。韩梦庆回忆说:“我小时候,家庭条件比较一般,但到了除夕夜,父母还是会给我压岁钱,不管是一块钱还是两块钱,总会给一点。晚上睡觉前,父母会把压岁钱放在我的枕头底下。”韩梦庆说,“家庭条件较好的人家,给孩子的压岁钱便由孩子去用了;家庭条件不太好的人家,过了年之后,父母便会寻个理由,从孩子那儿把压岁钱再拿回来。现在也会有很多父母在过完年后把孩子收到的压岁钱一并收起来,并对孩子说‘爸爸妈妈替你保管’。”

有关过年穿新衣,韩梦庆介绍说,过年讲究一个“新”字。家家户户都会让孩子在大年初一穿着新衣出门拜年。不过,春节时,天气往往比较寒冷,做新衣就得是厚衣服,穷人家买不起。于是,在条件比较差的家庭,父母便开动脑筋,做一件新的单褂子,给孩子穿在旧的厚衣服外面。这样一来,也算是“新”了。韩梦庆认为,在民俗上,也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来。

“春节的习俗有很多,其中一些已经渐渐被遗忘了。”韩梦庆回忆道,“在我小的时候,春节有‘唱春’和‘唱麒麟’的习俗。所谓‘唱春’就是一些人走家串户,敲着铜锣唱小调,说吉利话,以此求得一些赏钱,‘唱麒麟’与之类似。这样的习俗存在于旧社会,新中国成立后就消失了。”

对一些家庭条件好的人家来说,过年要杀猪宰羊;一些条件差的家庭,春节前也会去市场上买一点猪肉、小鱼回家,为过年做准备。在韩梦庆的印象中,小时候,春节总是最让人期盼、让人快乐的节日。“在我小的时候,年味可浓了。”韩梦庆说,“在现在的贤桥商业圈到人民医院附近的这段马路两侧,一到过年全是各种各样的小商小贩,人声鼎沸,眼花缭乱。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热闹的场景就少见了,近两年更是受到疫情的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家里过春节,通过电视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通过线上拜年,互祝安康。”

韩梦庆介绍说,虎年即将到来,虎作为十二生肖里面唯一的猛兽,其实和春节很搭,因为传说春节就是因为吃人猛兽“年”而来。东汉民俗学家应劭在《风俗通义》上记载,汉代民间在除夕过年之际,流行在门上画一对虎形。关于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地上的飞禽走兽无人镇管,给人间造成了灾难,玉帝便派老虎下凡。老虎凭着勇猛和高超的武艺连续击败了狮子、熊、马,其他恶兽闻风而逃,藏进了森林荒野。人间欢声动地,感谢老虎为人世间立了功。从此,虎成了属相,并下到凡间,永保下界安宁。如今,还有人将虎符、虎环、虎雕等当作除灾免祸的镇邪物。在农村,不少人家也喜欢给孩子戴虎头帽、穿虎头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