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在外出用餐时自觉做到“光盘”的顾客。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餐桌文明是一个城市文明的缩影,体现了中华民族尊重劳动、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元旦假期,记者走访发现,文明用餐、杜绝浪费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光盘行动”不仅表现在饭店里,还延伸到了很多家庭的餐桌上。
1日中午12点半,刘女士一家来到金鹰商场用餐。刘女士告诉记者,元旦假期的第一天,很多家庭都选择外出用餐,庆祝新一年的到来。“点餐的时候,我儿子和儿媳除了讨论怎样点餐最划算外,说得最多的就是不要点多了,避免浪费。”刘女士说,“‘光盘行动’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词,之前,我儿子外出用餐,总会点上很多餐品,觉得吃不完带走就行。不过,很多餐品带回家后,最后都会被倒掉。现在,儿子每次在外用餐时,最后都会看一遍已点菜单,看看是否点多了。”让刘女士最为感到欣慰的是,正在上幼儿园的孙女在如此的耳濡目染下,也有了杜绝浪费的意识,每次用餐结束后,碗里都是干干净净。“孙女说这些都是学校老师和爸爸妈妈平时教的,农民伯伯种地辛苦的,不能浪费。”刘女士觉得,文明用餐意识已经深入了全家的心里。不仅如此,刘女士发现,除了他们一家,不少在外就餐的市民都能做到慎重点餐,吃完打包。
记者走访发现,绝大多数在外用餐的市民都能做到节约粮食、文明用餐。不过,仍有少数餐厅没有主动提供公勺公筷。在顾客点餐时,服务员也没有对点餐量进行提醒。“我觉得服务员的提醒是很重要的。”市民郭先生说,“不同的餐厅,餐品的量不尽相同,而顾客对此并不了解。这时候,需要服务员及时提醒,只有餐厅和顾客都有‘反对浪费’的意识,文明用餐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2日上午,市民李女士正在超市里为家人采买新鲜食材。在李女士看来,面对疫情不可大意,还是应当减少外出和聚集性活动。因此,文明用餐、杜绝浪费更多地体现在了家庭的餐桌上。“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了,如何吃得好、吃得健康是家人们最看重的。”李女士说,她每天都会为家人精心准备饭菜,不过菜式以少而精为主,这样既能保证家人营养均衡,又能保证不剩饭、不剩菜。
“现在大家在外就餐,都是尽量不多点,在家吃饭时,大多能做到不剩饭菜,这样的用餐方式节约又健康。”市民周女士说,以前她带着孩子周末回家看老人,父母总会做一大桌子饭菜,吃不了老人又不舍得把剩饭剩菜倒掉,后面的几天就会吃剩饭剩菜。后来,她特意将长期食用剩菜剩饭不利于健康的科普知识搜集出来讲给家里的老人听,之后她再回家的时候,发现老人的做法发生了改变。如今,荤素搭配、适度适量、餐餐光盘已经成了他们家的一种饮食习惯。“光盘行动”已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大家的生活,还帮助大家形成了节约、健康的饮食习惯。
“‘铺张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一直以来都是很多老一辈人秉持的家风家训,因为我们经历过贫困、饥饿的年代,深知如今的好日子来之不易。”今年76岁的眭先生说,时代在进步,生活水平在提高,但珍惜粮食、拒绝浪费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如今,他还经常把关于勤俭的故事讲给家里的小孙子听,时间一长,孩子也养成了不浪费的好习惯,外出就餐结束时,还没等大人开口,孩子就会主动去找服务员索要打包盒和打包袋。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做到了,孩子看在眼里就会记在心上,以后也会成为文明的守护人。”市民张女士说,父母外出就餐能够做到自觉排队、主动礼让他人,并教育孩子爱护餐厅设施,使用过的餐巾纸自觉扔入垃圾桶,孩子今后就会照做,自然家家都能形成文明用餐、杜绝浪费的好家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