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信片,寄情留痕

核心提示: 岁末寒冬,走在大街上,商店卖场里火热的“贺元旦”“迎新年”等促销场景,很有节日氛围、很温暖。

■廖华玲

岁末寒冬,走在大街上,商店卖场里火热的“贺元旦”“迎新年”等促销场景,很有节日氛围、很温暖。面对这些熟悉的画面,我裹紧衣服,匆匆而过。拐到一条小街,在邮局门前,我的脚步停了下来,一张关于“邮政明信片”的陈旧海报画让我瞬间感动,不为别的,就为画上“寄情留痕”那四个字。

如今,对于节日、新年的问候,人们往往是“拇指”一按电话问情,或“鼠标手”一点网络传情,而却把手还可以用来写字的功能忘记了,不肯静下心来,用一段深思熟虑的文字在明信片上寄情。其实,小小明信片,妙笔书心声,文字不老,真情永留!

纯真的少年时代,每到元旦、春节,我都要精心挑选一些五彩缤纷并带着香味的明信片,附上名言名句或质朴的心声,端端正正地贴上邮票,寄给亲人、老师、同学。而这几乎是我们那个年代学生祝福新年时必须做的一门“功课”。课间,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收到的明信片,比张数,看谁收到的贺卡最多;查邮戳上的地址,看谁收到了来自最远的问候;读寄语,评谁的最温馨。一张张明信片就这样被同学们轮流品评,没有隐私,只有真挚无暇的情感,简约而又美丽。

考上大学,到了一个新环境,身处异乡的我兴奋中也少不了有点孤独,便常常给父亲写信,分享我的所见所闻和寂寞心情。同学间渐渐熟悉之后,我就有些懒得动笔了,可父亲的信依旧按时地寄来。那年冬天,我告诉父亲,元旦节后不久将放寒假,我打算和同学结伴回家,请勿牵挂。可是,新年前夕,班长嬉笑着递给我一张明信片。我一看,是父亲的字迹,除了新年快乐的祝福之外,还有详尽细微的十几条回家注意事项,什么“注意保管好随身物品”,什么“留心可疑人员,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等等内容,落款是“父亲的唠叨”。顿时,我的眼眶有点湿润,都说父母的爱是默默的、无声的,可他们的情却是有痕的,就在明信片的字里行间积沉着……

工作后,虽然手中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但我很传统,问候新年,明信片是首选。寄出祝福,收获幸福,对于收到的每一张明信片,我都很珍视,无论它来自何方,来自何人。“笔下留香,美文寄情”,这是文友的明信片;“语文:九十九;数学:一百”,这是偏远山区希望小学的一名学生向捐助人祝贺新年并汇报成绩的明信片;“感恩常在,情谊永记”,这是汶川地震灾区一个受援单位寄送的新年明信片……一段段美好的情感,它不会随着时间而流逝,它永远定格在明信片的方寸之间。

明信片,寄情留痕,不是为了怀旧,而是品味人间的真情。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