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友敏
眭新亚,云阳镇人。1917年11月出生于我市一户商人之家。1938年6月入党。眭新亚少年时代正逢“一二·九”运动,他在进步老师的影响下参加读书会、文艺社,宣传抗日。进入南京师范读书后,他参加党领导的地下学联,在校内外宣传抗日,募捐支援绥东抗战。七七事变后,他辍学返乡,参加丹阳青年救亡服务团……
(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眭新亚参加丹阳青年救亡服务团,在丹阳城乡开展街头宣传、文艺演出和慰问淞沪抗战负伤退下火线的战士。后他奔赴茅山地区宝堰、王庄、天王寺、溧水,一路宣传抗日发动群众。1938年元旦抵达江西九江后,他和张绍祖等受南京地下党员祁式潜指示,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报到。受中共中央长江局派遣,他与南下的“平津同学会”“滁县救亡团”组成“二十军团战地服务团”(也称十三军团战地服务团),宣传抗战。经培训后,随汤恩伯部开赴徐州第五战区。台儿庄大捷期间,他两次深入前线,从事战地宣传服务,鼓舞前线将士的斗志。1938年6月,眭新亚回武汉休整,同年7月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2年,眭新亚在上饶被捕,关押在上饶集中营。同年5月25日,他参加了著名的茅家岭夺枪暴动胜利越狱,踏上了新的革命历程。
眭新亚被捕后,被关押在茅家岭。茅家岭村四周被大山包围,自然形成一个封闭式监狱,军统大特务康泽从三战区特务团调了一个加强排在这里看守。这里是狱中之最,被称为“黑地牢”。眭新亚曾回忆说:到了茅家岭就别想再出去。敌人在这里面对的是坚贞不屈的“顽固不化”分子,他们敢于同专员情报室情报官及长官部邀请来讲大课的反动教官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驳斥对方的反动谬论。另外,还有少数在地方被捕、案情还不十分清楚的“政治犯”。监狱当局对这两种人执行“宁可错杀一千,决不放走一个”的方针。在上饶集中营仅是活活被折磨死或被打死或被活埋的革命志士就有200多人。
入狱后,眭新亚了解到狱内大禁闭室大部分同志都是从周田、七峰岩、李村、石底等营地和囚室转来的新四军干部,另外几个从浙东各地抓来的老党员。他们文化程度很高,有远大的抱负。他们在这里读用《圣经》伪装的马列著作、《中国近百年史》,有的同志还学世界语。他们常常三五成群讲革命经历,讲战斗故事,这使眭新亚深受教育。
在茅家岭暴动时,眭新亚从监狱冲出来了,逃跑中他与队伍走散,之后遇见了狱中同伴祝增华和关键,便立即参加了他们的逃亡小组,组长祝增华是新四军老党员,对暴动委员会制定的行动方案和逃亡路线了解得一清二楚,他手中还拿了一颗在暴动中夺取的手榴弹,作为防身武器,他们三人商定:途中如遇到敌人阻击,就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后来眭新亚等到福建没有找到党组织和游击队,又遭遇民团上山清剿,无法立足。暴动委决定,大家分头下山找关系隐蔽。在历尽艰辛中,眭新亚化名王富生,以流亡青年学生的身份,在江西丰城秀才埠雷坊小学任教,以临时栖身。
1947年2月,他重返故土丹阳,参加了在中共茅山工委康迪同志组建和领导的党的秘密外围组织“解放社”,从事迎接解放大军解放丹阳的秘密工作。
(二)
眭新亚从小就爱唱歌,许多歌曲他听上几遍就会唱了。1939年8月,眭新亚被调到了江西赣州宣慰工作团任歌咏总指挥,并在当地组织了群众团体演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演出活动。1941年4月,抗宣二队与演剧七队合并,改编为剧宣三队,眭新亚任歌咏教练和指挥。
在文艺创作方面,最令眭新亚难忘和自豪的是他在抗日战争时期亲自作曲作词的抗日歌曲《向太平洋呼唤》。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眭新亚在从南平到福州的闽江小火轮上听到了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消息后,兴奋得夜不能寐,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愿望。他通宵躺在船舱里,听着汩汩的江水声构思创作了一首为太平洋战争呐喊助威的歌词:“兴起啊,太平洋!兴起啊,太平洋!兴起你激怒的风暴!长江怒吼了,黄河也怒吼了,你,江河的保姆啊,还不咆哮,还不咆哮?兴起啊,太平洋,兴起啊,太平洋,兴起你汹涌的波涛!大西洋负伤了,北冰洋也负伤了,你,海洋的兄弟啊,还不咆哮,还不咆哮!看!欧亚战争成一体,五洲奋起抗强暴。消灭侵略者,驱逐狗强盗……”
腹稿完成后,天已大亮。他一跃而起,把歌词记录下来,队长审阅后表示赞赏,并鼓励他自行谱曲。他凭自己长期歌咏实践中积累的乐谱知识与审美能力,无师自通地谱写了一首齐唱加二部合唱的抗战歌曲《向太平洋呼唤》。这首歌作为向太平洋战争的献礼节目,在福建省会福州中华剧场、永安、沙县、南平等地演出,听众反应强烈,福建省话剧团和福建音专巡回歌咏团均传抄演唱。并由黎烈文(著名左翼作家,原上海《申报》“自由谈”主编)在福建创办的向全国发行的《现代青年》杂志第五卷第四期上发表。后来眭新亚又陆续创作了近十首主旋律歌曲。
2005年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他的原作《向太平洋呼唤》在丹阳多次上演,获得广泛好评。2006年眭新亚当选为丹阳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
(三)
眭新亚是省丹中解放后第一位教师党员,是当年联系省丹中进步学生加入“解放社”的引路人。
1948年秋季开学时,省丹中正式改归地方管理,校名改为“江苏省立丹阳中学”,省厅委派丹阳县参议员孙毓骅出任校长,当地的反动势力也从此开始介入学校内部。前任张济材校长时期“教授治校”时的自由空气一下子就被扼杀了。这年暑假,李泽钧和王士恒等江北学生来到南京,与社教附中迁来丹阳后第一届高中毕业生、考入中央大学农学院的共产党员李时岳见面。在李的引路下,李泽钧和王士恒加入了共青团,他们斗志昂扬回到丹中先后发展了郭汉鸿、陈维新、朱鑫、王凤翔、王尚平、何泽绵、黄霖、赵堂福等同学加入新青社。当年郭汉鸿第一个向丹阳“解放社”领导之一眭新亚汇报学生“地下团”情况。
当年11月12日是丹阳县中的校庆。为庆祝校庆、抒发进步同学的呼声,郭汉鸿等办了一个油印刊物《谊风》,并发给县中师生和各位校友。当给老校友眭新亚送去一本时,他认真地翻阅一下,和郭攀谈起来。没过几天,眭新亚的夫人魏婉如来到郭家,邀郭到眭家玩。眭新亚对时局的看法,赢得了郭汉鸿的信任。经几次接触交流,郭汉鸿把省丹中一些进步同学的迫切愿望诚恳地告诉了眭新亚,眭新亚也告诉郭,他是丹阳秘密革命组织解放社的成员,经过对郭汉鸿的多次考察,正式发展郭入社。在眭新亚的介绍下,不久,解放社的负责人张绍祖和省丹中“地下团”新青社骨干们见了面,他告诉大家解放社的任务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迎接解放军进军江南,解放丹阳而开展地下革命斗争,并逐步在省丹中发展了一批学生加入“解放社”。
省丹中解放社学生则以公开或半公开的学生文化艺术活动形式,创办了一个图书室。为了更好地团结、教育更多的同学,解放社组织、地下团新青社、“海燕”社社员凑集了二百四十多本好图书,成立了一个流通图书馆,由王士恒负责管理,他们先给图书馆取名“野草”,后又改称“新柳”。几百本图书都在学生中流传,其实这个图书馆就是解放社创办的一个颇具吸引力的进步实体。
1949年春季开学之初,解放社决定让李泽钧、郭汉鸿、束培基三人成立一个“学运小组”,领导整个丹阳城的学生运动。在学运小组的第一次会上,张绍祖、眭新亚领导省丹中解放社学生们学习了《新民主主义论》提纲、《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论联合政府》等进步书籍。在地下党的领导下,这学期省丹中主要发生了几件大事:在学生中,解放社多次组织诗歌朗诵会、文艺演出,一方面宣传革命道理,揭露国统区的腐败黑暗、劳苦大众的艰难痛苦;一方面培养要求进步的积极分子,发展社员,扩大组织。解放社布置多次动员师生青年渡江到苏北解放区学习,为解放军南下培训干部力量;收集整理了国民党的大量军事情报和各种党派在学校中的情况,收集到国民党丹阳驻军情报、搞到了一份丹阳地图;收集驻守江防的雄风部队的布防地图两份,转报江北解放大军,为解放丹阳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解放社把省丹中群众性的进步文艺活动搞得如火如荼,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排练了二十多个节目、演出了一台歌舞,激起了青年人决心投身革命的豪情壮志。
在解放大军渡江前夕,国民党反动派在丹阳城内大搞白色恐怖,查封《正报社》,逮捕革命志士,并下令全县自卫队到城里集中,阴谋在逃离丹阳前夕将有些工厂学校南迁,将校舍、厂房及带不走的重要设备破坏、炸毁。解放社根据党的指示,及时采取应变措施,开展护校护厂斗争。4月22日夜,“解放社”组织丹阳市民和学生们集队欢迎解放军进驻丹阳城,场面空前热烈壮观。
关于丹阳县迎接解放大军的盛况,新华社记者曾专题写了报道,在第三野战军、华东军区政治部编刊的《渡江一日》发表。丹阳解放的第二天,镇江军分区政委兼镇江地委副书记韦永义在丹阳小牛场接见解放社骨干,表扬了解放社为迎接丹阳解放所作出的贡献,并指示解放社协助人民政府做好接管工作。24日,丹阳县委第一任书记康迪带领警卫员从西门进城,第一站在眭新亚家中停留一个多小时,后去麻巷门大街旧县政府与渡江北来的韦永义、顾维衡等会师,商讨组建县军管会。解放社核心组成员张绍祖、任凯原、眭新亚三人被调到县委秘书处调查研究室工作,奉命将解放前丹阳县的政法、财政、文教等情况分别汇编成册,供县委和人民政府接管时参考。解放社其他同志均由县委分配工作或批准参军,参加“军大”或南下工作队。
解放后高涨的革命热情使省丹中学生们已无法再冷静地坐在教室里读书,纷纷报名参军……一批又一批青年学生穿上草绿色土布军装走上革命岗位。仅在五、六月间,全校同学自愿到二野军大、华东军大、公安专科学校、苏南新闻专科学校、镇江公学、苏南公学去的就有300多人。
1949年丹阳解放后,眭新亚在省丹中任教工作13年,除参加学校管理工作外,先后任教政治、历史和音乐等学科,学生们开展校园文艺演出活动时,眭新亚当指导老师,青年教师组织合唱团表演时眭新亚是出色的指挥。离休后,眭新亚没有放下手中的笔,他陆续撰写了三十余篇革命回忆文章和剧评、诗词若干篇,在全国各地刊物上发表。2009年4月8日,享年92岁的眭新亚与世长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