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新素食主义者与过去最大不同在于,大众因为健康原因主动选择了素食,而不是因外界环境被动吃素。”有食品专家这样说。近几年,新素食主义风靡世界,其跳出简单的“吃或不吃”的惯性思维,把素食看成一种生活态度,以达到清心养生。“素食”文化发展至今,人们对“素食”的理解和追求更多基于健康层面。
新素食主义不等于简单戒荤
专家表示,宗教信仰、环保主义、从小养成的食素习惯以及贫困,是传统素食主义的四大成因。而新素食主义的变化导致了现阶段很多素食者更加关注如何在素餐条件下营养均衡。过去,素食主义者整体营养意识比较薄弱。“严格的素食者不吃肉类,蛋白质、维生素B12、铁、锌、多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素相对缺乏,有些素食者面色苍白、憔悴,甚至因长期素食导致缺铁性贫血。”
30岁的白领林女士说:“我们崇尚新素食主义,实际上是在寻找最佳的均衡饮食方案,对于到底要不要戒荤,其实并没有严格约束。我也曾喜欢大鱼大肉,对奶茶、火锅没有禁忌,但过了30岁,工作压力的增加使我渐渐出现一些健康问题,脸上起痘、血糖偏高、睡眠不佳……我的新陈代谢明显变慢了,吃多了油腻食物就难以消化。”于是,林女士开始尝试素食,少吃或不吃肉,多补充微量元素,体重、血脂、血糖慢慢降了下来,人也感觉神清气爽了。
素食者应遵循四项“健康原则”
对于过度减肥、超负荷工作人群或刻意追求“老来瘦”的老年人,“在营养方面的最主要问题是缺乏蛋白质、多不饱和脂肪酸、铁、锌、维生素B12,这些营养素在素食中含量都较低。”营养师提醒,简单吃素可能导致更多健康问题,食素人群应遵循以下四点“健康原则”:
一是坚持食物分类。在主食中尝试添加1/3的粗粮,以避免或缓解细粮食用过多带来的高血糖问题。
二是定量蔬果。每天蔬菜最好在500克以上,其中深色蔬菜需占50%以上。
三是适度吃肉。每天所需要的畜禽肉量是自己一个手掌的大小及厚度,尽量选择白肉。
四是控制油盐。每日油的摄入量为25~30克,盐的摄入不要超过6克,少用或不用味精、含有添加剂的酱油等调料。
专家建议,对于儿童青少年,还有一个关键原则是杜绝甜饮料。现在饮料含糖量太高,已成为诱发青少年肥胖和糖尿病的重要原因。如果没有专业营养师量身定制营养餐,女性最好不要轻易效仿流行的网红素食、轻食食谱等,因为每个人身体所处阶段和状况是不同的。最好是遵循科学饮食原则,在合理搭配膳食时注意营养的均衡全面,多补充自己所需的营养物质,并明确自己的禁忌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