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萍
鸟欢一春,蝉鸣半夏。在我眼里,蝉音的确没有喧闹整个夏天。“金风未动蝉先觉”,当树身渐渐变凉时,蝉儿早已感知到了温差的变化,叫声不再悠响,日渐凄切,仿佛上演一场了“咿咿呀呀”的戏,最终走向谢幕。
秋风至,夏蝉老。树梢是蝉的终老之地,沐清风,饮晨露,低吟浅唱,遥对蓝天白云,谁知时光的清贫与艰难?在文人的笔下,高树流韵逢知音,蝉的境遇与自己的命运似乎紧紧联系在一起。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人虞世南的咏蝉小诗,寄托了他性情刚烈、直言敢谏、品格高洁的情怀。唐太宗李世民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分别是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其人格的力量居高自远,诗人笔下生动描写的已是人格化的“蝉”,身居高位,不与权势者同流合污,独自从容不迫,在位者当以蝉为立身修性的根本。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武则天当政,骆多次上书讽刺,因此遭诬陷,以贪赃罪名入狱。他写的《在狱咏蝉》诗流传千古:“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诗人在狱中听到窗外的蝉鸣,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不禁感慨万分。年青时,遭受到政治上的各种折磨,头上增添了几许白发,而秋蝉仍两鬓乌玄,用“白头吟”里的“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典故,暗喻执政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一片忠爱之心。幸好次年,他遇赦得释,总算展示了“蝉为我而高唱,我为蝉而长吟”的抱负。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这是诗人怀才不遇而作的“牢骚语”。诗中的那只蝉,无不显示出诗人自己的影子。
大自然中的天地万物,不论山川河岳,还是花鸟虫鱼,洞察细微,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以咏物吟哦内心的情感与心境,咏蝉诗成了表达自我精神境界的抒怀。时令交替,蝉老秋风至,或许就是诗人笔下人生的秋天,保持住那份清高品德,也是他们毕生永远的追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