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下隐形变异培训的“马甲”

核心提示: 近日,教育部发布通知,要求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但是有媒体曝光,有“家政服务”还能给孩子上英语课。

王燕格

近日,教育部发布通知,要求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但是有媒体曝光,有“家政服务”还能给孩子上英语课。“新家政”不负责家务做饭,只负责孩子的教育问题。这些穿着“马甲”的校外培训一次次地徘徊在法律红线上,隐形变异的培训机构必须严打!

教育部下令整改培训机构,这本是一件为学生减压减负的好事,可是“住家教师”“家政服务”“众筹私教”等等乱象却层出不穷。不少家长也发出这样的感叹:“补习费要更贵了”“人家孩子偷偷补,我家孩子咋办”。不可否认的是,辅导班市场“溃口”确实被堵住了,然而,现实生活中家长对于孩子的补课需求却是有增无减。

一方面,我们要思考培训机构铤而走险地穿着“马甲”试探法律底线的原因;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深究“为什么这个政策会遭到部分家长的反对”。答案可见一斑: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利润。在教育部出台政策后,教育行业补习班市场骤缩,但家长的需求没有减少。因此,周六日的补习班堆积到了周一到周五晚上上课。供不应求时,家长只能花更高的价钱让孩子去补课。于是,不少家长就吐槽“补课费越来越贵了”。

毋庸置疑,家长为孩子补课的需求是滋生行业乱象的根源。参加补习班是为了提高成绩,有了好成绩才可能上好的大学,继而才可能拥有好的前途、好的未来。家长的需求不仅仅来自对“知识改变命运”的信仰、对今后美好生活的期望,也同样来自身边人的隐形竞争。最近热播剧《乔家的儿女》中,乔一成采访违规开办辅导班的培训人员,却遭到一位孩子家长的阻挠,“你凭什么不让学校办补习班,学校不办补习班,我儿子到哪块补习?找家教?你给我贴钱呐?”这句话说出了很多家长的从众心理——“别人家的孩子都补课,自己家的孩子不补,那不就拉下了吗?”而教育机构恰恰就是抓住了家长这样的心理。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一点是,明明就是学校课堂上该学会的东西,为什么偏拉出来再补补课?针对此现象,教育部此前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求坚持零起点教学,无需超前抢跑;坚持应教尽教,避免课上不教课下教;向课堂要质量,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些措施不仅仅是对学生的督促,课堂要全神贯注、认真听讲,也是对老师的一种监督,不要想着上课偷懒,课后违规开小灶、开展有偿补课。那么,针对课堂上“学不够”“学不会”的情况该怎么办?对此,教育部也给出了解决措施,学校提供丰富的课后服务,学生可自愿参加。

超标的超前培训不仅让孩子失去了童年,给孩子造成压力,高昂的培训费用也让不少家长陷入两难境地。此外,不同的补课费又划分了不同的等级,校外教育的不平等资源进一步加剧家长焦虑的心情。既不利于孩子成长,也不利于教育公平。孩子应该成才,但一个被“补课”填满的童年,可能需要用一生来治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应该回归纯粹的教育,教育一旦被市场化,就失了色、变了味。按照教育部要求,根据学科类校外培训隐形变异行为的隐蔽性、多变性特点,以及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成立专家委员会或指定的专业机构,对隐形变异培训行为进行科学辨别。各地应公布各部门的举报电话,用群众的力量把非法的课程培训遏制住。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绝不姑息。

换个“马甲”逃避监管是对“双减”政策的软抵抗行为,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变异行为必须得到监管。但我们不能一棒子打死课外培训行业,课外辅导班要整改,同时也不能操之过急。对于教育培训机构的老师,他们应该何去何从,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