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师”被禁,“另类”网红该何去何从

核心提示: 近段时间,官方整顿演艺圈的动作,可谓接连不断。9月2日,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对外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而就在当天,名噪一时的网红“郭老师”账号被全平台封禁。红得莫名其妙,“凉”得措手不及,一代网络“审丑传奇”就此落下帷幕。

周轲儒

近段时间,官方整顿演艺圈的动作,可谓接连不断。9月2日,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对外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而就在当天,名噪一时的网红“郭老师”账号被全平台封禁。红得莫名其妙,“凉”得措手不及,一代网络“审丑传奇”就此落下帷幕。

这不是巧合而是必然。诸如“郭老师”之类无底线哗众取宠的网红,在抵制泛娱乐化的当口,自然会失去生存空间。说其为审丑,恐怕还不太恰当。“审”的本义是详究和考察,那么,“审丑”应该意为“辨丑”。然而,对于这类网红和众看客而言,根本就不存在“辨”:网红们完全是奉肤浅的“丑”为圭臬,迎合着看客们一味追求感官刺激的猎奇目光。

可能有人会说了,封禁“郭老师”不就是不懂得求同存异吗?实际上,对“郭老师”的封禁,并不意味着对“另类”的不包容。在笔者看来,“另类”并非贬义。大部分时候,对传统和主流的背离,往往都具有创新的活力。毕竟,在唱唱跳跳的网红主播当红的年代,很难有人能想到,如今网红界有美妆、带货等等争奇斗艳的局面?

然而,“郭老师”之“另类”,却有背离公序良俗之嫌。她直播时种种低俗举动,说不上文明礼貌,让人看了,总感觉到冒犯。这该怎样包容呢?好的“独树一帜”与坏的“独树一帜”还是有根本区别的。她有流量,有曝光度,低俗举动及其背后的价值观,也随着网络传播范围的扩大而增强了影响的能量。在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当下,这类网红不该成为被追捧的对象。

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哗众取宠的“郭老师”们之所以能火,归根结底,还是有人愿意看甚至是喜欢看。否则,只是一出自说自唱的荒诞独角戏罢了。在人前,我们戴着面具表演;而到了表演落幕,总希望能释放被压抑的“阴暗”能量,因此追求无意义乃至猎奇的娱乐以求消遣和解压,这可以理解。然而,人的前、后台最好能保持清晰的界限,否则将会陷入认识混乱,最终造成秩序失序。你说看“郭老师”们是你在后台的活动,这话不假;但“郭老师”们却是把自己的后台表现不加掩饰地放在了前台,受到互联网这一公共空间里所有人的注视。火了一个“郭老师”,就会有更多的“郭老师”为名为利而横空出世,等到那时,会是什么局面?“郭老师”被封禁,或许给每个人都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平衡好自己的“双面人生”?

不管是演艺圈还是网红圈,所谓明星和网红,都与观众形成了一段“双向奔赴”的选择关系。观众要学会正确选择,观众的正确选择,影响着文艺市场的风向;明星、网红及其他的文艺市场的供给方,要牢记用正确的方式抓人眼球、打造“另类”,从而与观众需求形成良性互动。每一个人都是推进社会主义文艺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